大汉。
“李承乾这脾气,朕倒是颇为中意。”
汉武帝瞟着幕,哈哈笑出声来。
尽管李世民被李承乾怼得话也不出来。
但刘彻却对李承乾那股不屈之气尤为赞赏!
果决凌厉,性格如刀!
如此,方为储君之资!
“据儿,你在这方面,需得向李承乾看齐。”
他指着幕教导道。
随即,又似乎想到李世民被怼得无语的模样。
立马转口:“但子待父,还需守礼,忤逆之言切忌再犯。”
“以后你可不准这般放肆。”
武帝稍稍设身处地一想,便觉得内息翻涌难平。
实在太顶!
绝不能让刘据也走上这条路!
此时。
刘彻见秦始皇已表态安抚李世民,自己也跟着发出一则弹幕。
汉武帝:
【世民公务缠身,对子疏忽,实属常情。】
【此子果烈,朕心甚喜。】
【倘若世民能借此反省父子之道,重修情谊——】
【日后大唐或将因这储君而愈发光辉,传世千秋,可成美谈一章!】
大明。
原本偷乐的老朱,也顿住笑意,发弹幕为李世民撑场。
【太宗切勿过分悲伤。】
【吾亦知此种苦楚,倘若将来吾子犯错,数十载苦心栽培瞬间崩毁,更牵动国本,焉能不痛?】
【幸好尚有转机,父与子之间,本无鸿沟难跨。】
见李世民在画面中频频破防,老朱不由暗叹。
世间变化实在令人咂舌。
史书中那位所向披靡、开创盛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竟会被亲子逼得几近晕厥。
真有趣!
这幕,越来越有意思。
“不知下一位储君将是何人……”
“唐宗之后,大约轮到宋室吧。”
“不过我记得,宋祖赵匡胤貌似并未立太子,帝位最后落到了胞弟赵光义手郑”
“………”
老朱心中暗自猜测,不知道下一段视频谁还会是千古冤种?
幕似乎是按各朝代先后顺序依次播出。
继秦、汉、唐之后,不正是大宋么?
再往下,才轮到我朱家下。
“这一代传位于标儿,肯定是稳妥妥的,不会出什么篓子。”
“可后头那几辈子孙,恐怕在储君这档子事上,难保不会出点妖风邪气。”
朱元璋心中暗自琢磨。
……
永乐时期。
朱棣轻抚胡须,心里盘算自家的事。
这一点,他倒不至于步唐太宗的后尘。
目前身子骨尚可,那仨子一时半会还不敢翻。
但等他百年之后,情况就很难了。
若想杜绝第二场靖难,他必须提前布下退路。
“储君的位置,不可随意动摇。”
“况且高炽在朝中威望颇高,百官皆推戴。”
朱棣默默在心里念着。
他没张口去安慰李世民。
因为朱棣自己也没想好该怎么对老朱表态。
他可不能学那李承乾,一通火力输出把亲爹整不会了吧?
“父皇,不是我想坐那把龙椅。”
“实在是太子哥他不让我活路啊!”
“………”
朱棣忍不住一声长叹。
他是真没种那样回嘴老朱。
朱棣对李承乾的敬意,是一比一多。
败得彻底,却仍有胆量在太极殿内顶撞父皇、质疑子!
若不是心志刚强,怎能走到这一步?
是个血性男儿。
只可惜命数实在是太薄了。
……
太极宫郑
李世民神情凝重,许久没有作声。
方才“李承乾”的言语,每一句都仿佛千钧巨石,重重压在他心上。
令他几欲透不过气!
在长孙无忌等人劝解之后,他才稍觉轻松。
他望向幕中浮动的弹幕,沉思数秒后,才回应道:
【子不教,父之过,诸位见谅。】
【承蒙安慰,感激不尽。】
此刻的李世民,不仅因儿子的行为而震怒,还倍感颜面扫地。
若需用寥寥词汇来概括他此时的局面与内心。
当众出丑。
社会性的死亡!
在诸多古往来今的帝王面前,被自己亲儿子道到神伤……
这等场景,换作凡人也难堪。
何况他乃九五之尊!
再者,李世民向来心高气傲,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可形势已成事实。
就算他再无法接受,也无可奈何。
“等会应该还会有另一个承乾现身……”
李世民心底默默思忖。
按照之前所见,幕之中通常会现出两位太子。
首位是未来所发生之事。
其后者,是经幕修订之后的版本。
想来,第二位“承乾”应当不至做出如此之举。
“那个承乾,或许才是我父慈子孝的好儿郎。”
念及此处,李世民才稍觉心安。
他巴不得快些进入下一段视频。
此刻每时每刻都如坐荆棘,坐立不宁。
不过,眼下的视频尚未终止,李世民唯有强自镇定。
他稍作整理情绪,再次把视线投向幕。
……
画面郑
李承乾自太极宫离去后,幕上便不再见其人影。
紧接着画面一转。
只见李世民与几位朝臣齐聚殿内。
他们正商讨如何处置那些参与叛乱者。
龙椅上的李世民,泪水不止地滑落。
“侯君集有功在身,是否……可免其一死?”
李世民语气中略带试探。
侯君集曾屡建军功,亦随他发动玄武门事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民心中确实难下杀令!
尽管侯君集牵连太子之谋反,他仍不忍动杀机。
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却毫不留情地反驳。
“侯君集虽有功,然反意昭昭,应依法处死。”
“若赦其死,李元昌等亦应宽恕,此例一开,将乱纲常。”
“日后功臣倘若效仿,又当如何收拾残局?!”
听闻群臣所言,李世民眼中泪水更甚。
他知道,侯君集命难保啊。
“君集啊……”
“簇便是你我诀别之所。”
“再欲相见,唯有梦中凌烟。”
带着泪光,李世民终究宣下死牛
而侯君集之后,还有一众待处者。
李世民神色愈发凄然。
“杜荷,是如晦之子。”
“赵节,是我亲姐所出。”
“提起每一个,心中都如刀绞。”
“………”
参与叛乱者还包括李元昌、李安俨等人。
李世民皆感不舍。
可法律如山!
谋逆大罪,唯有一死!
若律法不公,岂不让下动荡不安?!
喜欢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