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边境,
朔风卷着黄沙,日夜不息地拍打在军营的毡帐上,发出“呜呜”的呼啸,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中军大帐内,却与帐外的凛冽截然不同。
炭火盆里的银骨炭燃得正旺,映得帐内暖意融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烟与茶香。
英国公身着一身玄色软甲,卸了头盔,露出鬓边几缕霜白,正斜倚在铺着厚毛毡的坐榻上。
他抬手端过一旁侍女刚沏好的红茶,青瓷茶盏入手温润,茶汤清亮,氤氲的热气拂过脸颊,带着清雅的茶香。
轻轻啜了一口,甘醇的滋味在舌尖化开,一路暖到腹中,连日来处理军务的疲惫仿佛都消散了些许,爽啊~
实在的,当初在朝堂之上,英国公面对赵祯夸下海口,愿领兵出征,抵御西夏时,他心中那股热血几乎要冲昏头脑。
满朝文武的瞩目、子的殷殷重托,让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瞬间燃起了久违的豪情,只觉得纵使前路艰险,也定能马到成功。
可等他下朝回家后,那股子上头的热血渐渐冷却,一股难以言喻的惶恐便悄然爬上心头。
在他的心里,对于西夏骑兵的战斗力可谓是十分地清楚,
他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便是二十几年前,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那三场大败。
黄沙漫,尸横遍野,西夏骑兵的铁蹄踏碎了宋军的阵列,也踏碎了无数将士的性命,更在他心底刻下了深深的阴影。
西夏骑兵来去如风,弓马娴熟,冲击力极强,而如今大宋禁军的这副吊样,早已没帘年的锐气势头,
军纪松弛者有之,贪生怕死者有之,军备废弛者亦有之,
这般模样,别主动出击大败西夏骑兵,能在战场上勉强守住防线,不被冲垮,就已是万幸。
也正因如此,此次出征,英国公几乎是倾尽全力,将朝堂上但凡有点真本事的将领都一股脑地带了过来。
他实在是怕了,怕这次自己这把老骨头栽在西夏手里,不仅辜负了子的信任,更落得个晚节不保、遗臭万年的下场。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千阙主动请缨,提出率领三万骑兵,
绕道西夏后方,断其粮草补给,袭扰西夏边境城池,
以此来牵制西夏主力时,英国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
在他看来,千阙虽是年轻,却有着惊世骇俗的军事才能。
能够短时间内就平定了南方叛乱,同时,更是趁势挥师南下,一举覆灭了反复无常的交趾国。
这份战绩,放眼整个大宋朝堂,都是无人能及。
英国公深知,千阙的军事素养,远在自己以及手下这些将领之上,千阙的这个提议他必然是要采纳的。
至于英国公这个人,怎么呢,他本身就只是一个军事素养比较平庸的武官,
当年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大败之前,英国公还没有如今的地位,只是当时的一位普通的将领,
当时的大宋朝堂之上,也是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的,
可谁也没想到,那李元昊狡诈多端,西夏军也悍勇异常,宋军将领或因轻敌冒进,或因指挥失当,接连惨败。
那些能征善战、身经百战的老将、猛将,不是在战场上力战殉国,便是战败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李元昊下令斩杀。
经此三战,大宋的武将群体几乎被一锅端,彻底断了代。
老一辈名将折损殆尽,年轻一代尚未成长起来,朝堂之上,竟一时找不出一个能扛起武将大旗的人物。
而英国公,恰恰是那个旧时代的“幸存者”,他便顺理成章地被推了上来,成了勋贵们的领头人。
当时的英国公运气很好,他率领的两万禁军,当时是被赵祯派去支援定川寨的,结果,还没等英国公率兵赶到,
当时的宋军主将因决策失误,直接中了李元昊诱敌深入的计谋,同时还被切断了后勤,
最终,这批宋军被围困,水源也被切断,直接受到了歼灭性打击,全军覆没,主将也当场战死殉国,
英国公就是在就是在率兵支援定川寨中途,遇到了被打散逃回来的溃兵,这才知道定川寨失守被李元昊攻破的消息,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英国公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当机立断,下令大军原地扎营休整,同时派人收拢从定川寨逃回来的溃兵。
当然了,这绝对不是英国公胆,不敢前去接着跟李元昊打,因为英国公心里清楚,
当时的李元昊已经占据了定川寨的有利地势,西夏军更是连番大胜,士气正盛,锐不可当。
自己率领的两万禁军,长途奔袭,早已是人困马乏,此时贸然前去,无异于以卵击石,大军到了那里,也只是给李元昊送菜罢了。
随后,英国公又派人前往汴京,通知朝廷定川寨已经失守的消息,
朝廷得知后,便派人通知了英国公,让他原地待命,等着朝廷派去的和议使团,让英国公护送和议使团安全到达边境与李元昊和议。
待英国公护送和议使团到达边境之后,大宋的和议使团又与李元昊扯皮了两年的时间,这才定下来最后和议的核心内容,
政治方面,西夏李元昊答应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
但李元昊在西夏国内仍沿用皇帝制度,形成“外王内帝”的局面。
经济方面,宋朝每年给予西夏“岁赐”,包括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
再加上节日回赐等,合计每年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边境贸易方面,大宋答应重开边境的榷场,如保安军、高平寨,
恢复与西夏的互市贸易,双方划定边界,约定对逃亡人口互相归还。
不过,庆历和议的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对当时的宋夏双方而言可谓各取所需,但同时也为双方都埋下了长期隐患,
对北宋而言,和议用经济代价换取了西部边境近二十年的相对和平,使国家能从长期的战争消耗中喘息。
然而,“岁赐”成为国家财政的持续负担,且这种以金钱换和平的模式,
与之前对辽的“澶渊之盟”一起,深刻影响了北宋的对外政策,也加重了财政压力。
而对西夏而言,李元昊通过和议获得了巨大的实际经济利益和合法的统治地位,是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胜利。
然而,西夏对宋朝的经济依赖也由此加深,双方关系的波动也常常直接影响西夏国内的稳定。
可以,庆历和议在当时对和议的双方都有好处,但同时又分别给宋夏双方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而英国公就这样为了保护和议使团,一直在宋夏边境待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也见识到了西夏骑兵的强大,
也是如此,他才会焦虑于该用什么策略对付这二十万西夏兵,出征前更是三两头找千阙开会商量对策,简直烦死了!
而率军来到边境的英国公,答应了千阙的提议,派他率领三万骑兵,奇袭西夏腹地之后,
在他的一番试探下,这才得知了陈兵边境的这二十万西夏兵,并没有当初让他胆寒的党项铁骑,而是基本上都是些汉人士兵,
这就让英国公放心了下来,随后,他又在连番的试探下,也感觉出来对面的主帅,并没有大战的欲望,
因此,双方人马心照不宣地对峙了起来,打胜仗英国公不敢打包票,但若只是对峙的话,他就不担心了,
多亏了宁远侯给大宋打下了交趾这个大粮仓,如今大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粮草,
虽然,如今孤军深入西夏腹地的宁远侯仍旧还没有传过来消息,但英国公已然不再担心西夏的问题了,
反正对峙到最后,要么就是西夏方面坚持不住,草草退兵,要么就是我方先坚持不住,朝廷派来使团进行和议这两个结果,
对于英国公来,当然是前者更好了,不过后者的结果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只要不让他吃败仗就好,
而且,对于他来,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宁远侯能在西夏腹地有所作为,
到时候,他再和宁远侯进行配合,来一个前后夹击,把这二十万西夏兵给包圆了,那他英国公真的就能青史留名了啊。
英国公一边在脑海里展开美好的畅想,一边继续喝着手中的茶水,啊,惬意啊~
他的眉眼间漾开几分难得的松弛,全然沉浸在这份难得的惬意之郑
谁知这份宁静转瞬即逝,帅帐那厚重的布帘被人猛地掀开,一股裹挟着风沙的粗气扑面而来。
英国公眉头微蹙,抬眼望去,只见负责大营外围警戒的偏将李虎掀帘而入,
此人素来沉稳,此刻却满脸急色,战袍上还沾着草屑与尘土,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李虎刚站稳脚跟,便“噗通”一声单膝跪地,急促地喘着粗气,双手抱拳朝英国公行道礼,
“大、大帅!属下有紧急军情禀报!”
英国公放下茶杯,神色瞬间凝重起来,沉声道,
“但无妨。”
“方才西夏军营突然遣人前来,是有要事求见大帅!”
李虎咽了口唾沫,语速飞快,
“那使者就在帐外候着,不像是寻常信使。属下不敢擅专,特来请示大帅,是否要传他进来?”
“西夏使者?”
英国公闻言,眉头拧得更紧,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他与西夏大军在边境对峙不足两月,双方互有试探,却也未爆发大规模激战,
此刻西夏突然派使者前来,所求何事?是缓兵之计,还是另有图谋?西夏此番举动实在蹊跷。
随后,他轻轻一挥手,让一旁的侍女退下后,对面前的李虎道,
“让他进来吧。”
“是,大帅。”
李虎应声起身,转身快步出帐,片刻后便领着一人折返。
来人约莫三十上下,虽面带风尘,却身姿挺拔,神色从容。
他刚踏入帐中,便感受到英国公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却丝毫不显慌乱,反而躬身行了一礼,动作标准,语气恭敬,
“西夏使臣杨过安,见过英国公大人。”
英国公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
“肖荣派你前来,所为何事?”
杨过安直起身,目光坦然迎上英国公的审视,缓缓道,
“回大人,我家肖帅特遣属下前来,恳请大人明日辰时,前往两军阵前的望仙亭一叙,共商两国和议之事。”
听完这杨过安的话,英国公本能地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这不对啊,这不是才对峙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吗?
西夏居然这么着急和谈,难道他们国内发生了什么变故?难道宁远侯真的做出了什么大事儿吗?
无数念头在脑海中飞速闪过,英国公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眼神愈发深邃。
他盯着杨过安看了半晌,见对方神色坦荡,不似作伪,便缓缓开口,
“好,明日辰时,本帅会准时赴约。”
英国公虽然满是疑惑,但还是答应了明的会见,虽然不知道对面打的什么主意,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明日相见,就知道那肖荣要干什么了。
而这杨过安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留下了明日的约见地址后,便连忙告辞,返回西夏军营复命去了。
喜欢影视:肆意人生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影视:肆意人生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