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首页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绍宋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大唐储君 红楼之庶子风流 尘途雕弓落 中国古今名人传 再次回到明朝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 崛起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822章 可怕的凯塞林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司令官阁下,直布罗陀的电报,总部命令我们派出塞得利兹号航空母舰、菲特烈三世皇帝号导弹巡洋舰、华沙号侦察巡洋舰跟随日本第一机动舰队出击。”

听见欧洲联合舰队东方分舰队参谋长梅耶尔上校的报告,正在阅读赫斯曼提交的关于“风船爆弹”的报告的舰队司令官西门斯上校的眉头就皱起来了。

“跟随日本第一机动舰队出击?日本人要去哪儿?”西门斯问。

“他们没,”梅耶尔上校回答,“我猜想应该是去攻击巴拿马运河。”

“攻击巴拿马运河?”西门斯中将摇摇头,“至少要航行4000海里吧?”

日本谋划攻击巴拿马运河的事情,对梅耶尔上校这个层次的人而言不是什么秘密。

“差不多,”梅耶尔,“如果用舰载机进行攻击,舰队至少要航行4000海里……这还是走直线,如果要走反潜航线,那起码是6000海里。”

“就按5000海里算吧,”西门斯思索着,“来去就是万海里,18节航速也得花上550多个时,就是23,算上进行攻击的时间,至少要24。回来以后还得维修补给,再出击就是4月上旬了,等我们抵达北太平洋差不多是中下旬了,不知道有多少万吨的物资会安全灾符拉迪沃斯托克!

而且日本人又不愿意帮我们去对付北太平洋上的美苏船队,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切断斯大林的生命线?”

对于日本海军始终不愿意切断北太平洋苏联生命线的事情,西门斯中将是很有一点意见的。特别是美国饶破交航母有时候也会兼做护航航母,给德国的航母破交战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而日本方面不知道出于什么居心,竟然对此视而不见。<>对于德国方面提出的派遣日本航母去打击为苏联船队(其实大多是美国船只)护航的美国舰队的要求,完全不予理睬。结果让东方舰队在北太平洋打得非常吃力,舰队上层的将校也对日本的做法颇有怨言。

所以在接到日本联合舰队提出的联合作战要求后,西门斯中将是推脱不想去帮忙的。没想到欧洲联合舰队司令部从直布罗陀给他下了“跟随日本舰队出动”的命令,这显然也不是吕特晏斯元帅的意思,而是来自更高层的授意。

西门斯中将叹了口气,对自己的参谋长梅耶尔:“去告诉日本人,我们可以出动了,不过菲特烈三世皇帝号使用的V3飞弹还没有到货。塞得利兹号上的F-190t也不足,只有26架能飞。”

……

“26架F-190t?幺西,足够了。”泽治三郎抬头瞧了眼挂在舱壁上的时钟,现在是1943年3月4日上午7点35分。

“古村君,今中午前可以完成补给吗?”泽治三郎问身边的参谋长古村启藏大佐。

第一机动舰队的规模是很大的,除了4个航空战队(第1-4航战,每个航空战队都辖2艘同级航母,1航战是赤城、加贺;2航战是苍龙、飞龙;3航战是翔鹤、瑞鹤;4航战是瑞凤、祥凤)外,还有联合舰队的第3战队(金刚、榛名等2艘快速战列舰)、第5战队(妙高、羽黑等2艘重巡洋舰)、第10战队(球磨、多摩、北上等3艘轻巡洋舰)、第4驱逐队(野分、山云、满潮等3艘驱逐舰)、第10驱逐队(秋云、风云、朝云等3艘驱逐舰)、第17驱逐队(浦风、矶风、谷风、浜风、雪风等5艘驱逐舰)、第61驱逐队(秋月、凉月、初月、时雨等4艘驱逐舰)。

另外,还有快速补油船日本丸、玄洋丸、东荣丸、国洋丸、等4艘最高航速可达19.79节的川崎吨级油轮随校

如果再加上德国饶1艘航母、1艘导弹巡洋舰和1艘侦察巡洋舰,整个第一机动舰队将包括40艘各型舰艇。<>那么多的舰艇,只要一出动,每的耗油量起码就是3000吨(如果整个联合舰队出动,一一万吨都不够),这还不包括舰载机的消耗!

而这一次作战估计会持续30-45,考虑到飞机的消耗,需要携带14-15万吨的各种油料。所以得花不少时间才能把那么许多油料都装上舰艇。

“司令官阁下,12点钟前可以完成了。”古村启藏回答。

“很好,12点钟各舰开始点火,12点30分,第一机动舰队出击。”泽治三郎点点头,下达了出击的命令。“目标海域是……克利珀顿环礁附近。”

克利珀顿环礁是法国属地,位于东太平洋中,距离巴拿马2900公里,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现在驻守在那里的是少量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是个供水上飞机使用的前哨站。是美国防护巴拿马运河体系的一部分。

巴拿马运河对美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哪怕在世界大战前,那里也有重兵把守,何况现在大战都打了那么久。

根据日本联合舰队所掌握的情报,目前美国在巴拿马运河西岸的防御(东岸根本打不进去,因为美国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波多黎各都部署重兵),主要依托的是巴拿马运河地区的基地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属于厄瓜多尔)上的基地。

美国在这巴拿马运河区和加拉帕格斯群岛上修建了机场,部署了包括大量的岸基飞机和水上飞机(主要是pb-5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再辅以部署在克利珀顿环礁水上飞机,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侦察网络,可以覆盖巴拿马运河西岸2000-3000公里的水域。

另外,美国人还在巴拿马城驻扎了一个第9舰队和一个东南太平洋司令部,由罗伯特.李.戈姆利海军中将同时担任第9舰队司令官和东南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

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区、加拉帕格斯群岛、克利珀顿环礁等地所有的驻军,以及第9舰队下属的所有舰艇,全都归这位戈姆利海军中将统一指挥。

“中将,圣迭戈的电报。”东南太司参谋长兼第9舰队参谋长,姓名非常德国化的拉尔夫.亨克尔少将在3月4日中午的时候,走进了位于巴拿马运河区的东南太平洋司令部内戈姆利中将的办公室,而且看上去非常紧张。

“是要调动飞机去加利福尼亚吗?”戈姆利中将早就听了气球炸弹轰炸加利福尼亚的消息了——不是一次轰炸,而是隔几就有几百个气球带着炸弹、燃烧弹来一回,弄得整个西海岸人心惶惶。

所以,从2月底开始,美国陆军和海军就从东海岸抽调了大批的飞机和高射炮去西海岸部署,还有传闻要从东南太平洋司令部和加勒比司令部(司令官是从英国回来的艾森豪威尔,总部设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西班牙港)的辖区抽调飞机。

“不,不是的。”亨克尔少将眉头紧皱,“是命令我们加强警戒的。”

“加强警戒?”戈姆利中将问,“是日本人要来袭击运河?”

从夏威夷群岛沦陷之日起,美国人就担心巴拿马运河被日本海军袭击。成立东南太司,部署第9舰队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运河不被日本人攻击。

“不是日本,”亨克尔少将回答,“是德国!德国人成立了南美洲战线司令部,担任司令官的是原来总参谋长凯塞林空军元帅!”

“什么?凯塞林元帅来南美洲了?”

听到“凯塞林元帅来了,”戈姆利中将的表情也紧张起来了。

那可是一手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而且还领导德国国防军暴打苏联,降伏英伦的凯塞林元帅啊!现在世界上除了赫斯曼帝国元帅之外,大概就是他最会打仗了。

现在他老人家居然亲自出任德国南美战线总司令,这个消息实在太可怕了。

罗斯福总统和他的军事幕僚们听到这个消息,全都被吓出一身冷汗!

和凯塞林相比,日本饶气球炸弹根本不是什么威胁。所以从加勒比战区和临近的东南太平洋战区抽调飞机去加利福尼亚的事情马上没有人提了。

原本看上去非常强大的加勒比战区和东南太平洋战区,现在想想仿佛也有点弱了。

“司令官,我们是不是应该请求援助?”亨克尔少将提出建议道,“我们的地面部队太少了,高射炮数量也不足,而且还没有近炸引信炮弹。另外,飞机数量也太少……包括轰炸机、侦察机、战斗机在内,总数还不到600架。而且一半以上的战斗机是老旧的,另外,p38的发动机在高空还容易出事故。真正能作战的也就是3个大队的(岸基型号),力量显然是不足的。”(未完待续。)

喜欢崛起之第三帝国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崛起之第三帝国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YS:我高洁善良 被迫脑补百分百 最强逆袭:开局吞噬仙帝元神 归乡迷途 蓄意重逢 上门女婿都市至尊 徐氏略记 综影视:燕临天下 巾帼醉 我真的没想过要重生啊 大明锦衣卫1 逆天神针,鬼医毒王妃 枭爷的娇气小少爷 许你一笑倾城 夺我气运?母女双重生杀疯了 我是军火商诈骗犯全球通缉 武天行 被洪水冲换了性别怎么办 我在妖界努力上岸 春晓春晓满院绿杨芳草
经典收藏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我岳父是朱元璋 三国霸业无双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完了,我是吴三桂的私生子!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死字旗下:一个囚徒的逆袭 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 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 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 北境拥兵四百万,母亲让我叫太后 蛙声十里出山泉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风雪持刀人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红楼:马踏天下 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 大唐之混世异姓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最近更新 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 少年安王 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难逃懿劫 权与谋:乱世枭雄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魂穿匪商,乱世谋权御大夏 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农家子科举官场不好混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姐夫帮你打天下 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绝色生骄 执戟战红楼
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崛起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