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首页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 大官人 中医大师扁鹊 龙珠之最强神话 大唐长生家族 大唐之混世异姓王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懒散初唐 穿越后,的确很爽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 盛唐挽歌全文阅读 - 盛唐挽歌txt下载 - 盛唐挽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唐和盐,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第58章 唐和盐,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这篇谈谈为什么安史之乱以前,绝对不能实行中唐两税法背景的盐政改革(包括刘晏版本的榷盐法:民产官收商运商销)。

这篇很重要,与剧情强相关,如果你只想看爽文的话,可以跳过这一篇。

粟特锦的剧情,我查了一两的资料;而盐税,我从上本都督开始,断断续续,光资料就查了几个月。

从第一层来到第二层,再从第二层回到第一层。从下无盐税,到“科学收税”,再到下无盐税。

反反复复逐渐深入对盐税的各种认识,我现在应该是起点作者里面,研究盐税的第一人,曾经在梦里都是怎么在封建时代收盐税。

历史之所以有魅力,是在于它的不可更改与发人深省,在于抛去纷繁复杂的花俏迷人眼,最后依旧会回归到它原有的本质。

揭开美丽的面纱,鲜血淋漓的本质会表露在你面前,这便是历史。

按照爽文的套路,方长大后,“应该”正好遭遇大唐宝财政危机。方顺势出手,提出“科学收盐税”,部分解决盛唐的财政问题,顺便“强势”上位摄取权力,这应该是“合理”的套路剧情。

但是很遗憾的告诉各位,如果后续剧情这么写了,这本书就废了。

不算剧透,只是想告诉各位读者老爷,我这个深度研究盐税的起点作者,反倒是不会让方在大乱来临前,搞什么“利国利民盐税”。

为什么这么呢,因为税收的本质,就是国家从百姓兜里拿钱出来,用在当权者们想用,或者需要用的地方。

它的用途或有不同,但从百姓兜里拿钱的本质却并无不同。

第一个谬误:大唐前期对于盐是放任自流的状态。只影大聪明”一般的穿越者才知道要给盐收税。

其实不是,唐初盐税不仅不放任自流,甚至管得比安史之乱后还要严格。而又因为不收税,而食盐的开采成本又比较低,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为不收税,所以盐价低;

又因为盐价低,所以官府在其中无利可图,让盐变成了远离商品属性的生活必需品,盐政基层官员也普遍比较廉洁。

当差事无利可图的时候,升官就变成了唯一的利益,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

还因为盐价在社会生活中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一定程度上舒缓了社会矛盾。

国家居然不知道要收盐税,这样的事情,自李渊在位的时候,就没有发生过。不是不想收,而是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不收。

唐代前期的社会安定,无盐税的政策功不可没。穿越者提出要在开元或者宝年间“科学收税”,并不能证明“卓尔不群”。

第二个谬误:安史之乱前,大唐完全不收盐税。

其实不是,自武周时期以来,就在“低水平”运转。盐税不仅在收,而且收的很科学合理,不同性质的盐矿或者盐池,收税的幅度与方式,也都不同。

大体上分为三种:

1、实物税:租用盐池盐井进行开采的盐户,开采3石盐,就要交1石给官府。而这1石盐,则是进入常平仓,以供军需或者抑平市场盐价。

2、力役税:官方开采的盐池盐井,里面的劳工,以劳力抵偿租庸调。

3、货币税:民营盐井或盐池,一般背后都是大世家大豪强。

有据可查的信息,是开元十年,就已经在实行这种税收方式,但税率很低。真实情况,收税的时间,一定会提前。

第三个谬误:大唐朝廷都是蠢猪,居然不知道用榷盐法。

实际上大唐的政策制定者们不仅不蠢,而且还知道“试运斜与“经济特区”的概念。早就做过榷盐法的政策试验。

然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让几乎让自己崩溃的结论:

经济中心的关中与河北,食盐来源的盐池盐井盐场,绝大部分,都是官营的!榷盐法几乎无法实施!

具体来,这几大产地,就是河东盐池,河北长芦(沧州)盐场,以及凉州盐池。

官方盐池,自己给自己收税,那钱从哪里来呢?

如果加税,这些钱依旧会间接推高官府采买成本,左手倒右手的经济游戏,在封建时代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外,没有任何意义。

安史之乱后,与安史之乱前,大唐经济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没错,大唐失去了河北!失去了足以供养几百万人吃盐的长芦盐场,同时凉州还被吐蕃攻克,河东亦是处于战火之郑

也就是,刘晏实施“科学榷盐法”的经济前提,是大唐失去北方的三个主要盐产地,大型国营盐场不复存在,不得不从江淮那边大力发展私营盐场。

很显然,在安史之乱以前,并不存在这个前提。

第四个谬误:在安史之乱前,用中唐的“科学榷盐法”,可以实现财政大补而不损(或少损)民生。

这个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要弄明白盐税的本质,就要把盐和税两者都分析透彻了。盐是税的载体,盐必影盐税”,但“盐税”不一定需要盐。

看明白这个问题,剩下的就好理解了。

中唐之所以可以实行榷盐法,其实是因为大唐经过战乱,原有的户籍体系完全解体。换句话,大唐账册上只有一千万人实际缴租庸调,而收税却还是按六千万人在收!

除了那些死于战乱的人以外,大约有不到两千万人只是从账册上消失了,他们变成了隐户。

得再明白点,就是朝廷在完全没有办法重建户籍的情况下,利用“人不吃盐会死”的铁律,以盐税来弥补租庸调的损失,让那些隐户们用盐税来交户税地税。

中唐盐税为什么到后来一年比一年离谱,根本原因就在于,朝廷重建了户籍体系,重建了以两税法为主体的新型税收体系,但却依旧往死里收盐税!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从唐廷分离的后面150年,一共实行了4个月的榷盐法。然后河北的那些牙兵们一致认为,很不爽,还是自己单独过比较好,于是河北地方又脱离唐廷的经济掌控,抵制榷盐法。

安史之乱后,河北百姓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过得稍微好点,原因是什么,大概也不用太明白了,懂的都懂。

回到正题来,如果在安史之乱前,就实行中唐榷盐法,会发生什么?

泡盐池里洗澡的狗大户们肯定无所谓,但底层百姓怎么办?无数人会被这“不起眼”的盐税压得家破人亡。

由于盐的开采成本,只有加税后的十分之一,私盐必定泛滥成灾。然后朝廷又不得不组建新的军队(没错,想想盐商黄巢)打击走私,这样一定会极大增加行政成本。

被盐税压得破产的百姓,会铤而走险贩卖私盐或者加入盐商的行列,收税盐的销量暴跌;为了收税,朝廷又不得不提高税率,逼得更多的人吃私盐,以此恶性循环。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宋朝的时候,私盐已经无法禁绝,占百姓用盐三分之二还要多。客观规律,不是一个两个穿越者可以扭转的。

鸭子死了嘴都是硬的,可还是没法飞到上去。

近代长芦盐场,民国政府将其交给英国人打理,这个英国人就提出了一个公式,与刘晏的思想高度重合。

把政府盐税设为x,市场零售的盐价为Y。那么Y=F(x),所谓盐税,不过就是求F函数而已。

盐税的魔鬼,全部都在细节里,哪怕只是给散装食盐套上麻袋运输,也能极大减轻食盐损耗,在不损害盐价的前提下提高税收。这个例子都是在盐税历史上被证实过的方法。

高盐税的危害性,不亚于富让了糖尿病,这是个很大的话题,由于这些不是本篇内容,所以就不在此多了。

更新晚点送到。

pS:哪位大哥要是穿越回古代当了权贵,记得对百姓好一点。

喜欢盛唐挽歌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盛唐挽歌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永恒仙 爱,在时光中蔓延 春晓春晓满院绿杨芳草 我被俘虏后,加入格里芬 快穿漂亮小可爱难逃反派掌心宠 重生九零学霸小福妻 灵眸!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最强逆袭:开局吞噬仙帝元神 重生八零,娇软美人把糙汉拿下了 我们的家人啊 高武:拉满全属性,我直接无敌了 夺我气运?母女双重生杀疯了 人生: 开箱永远出金,阁下如何应对? 成为一代剑仙后,换了权谋副本 许你一笑倾城 徐氏略记 我是军火商诈骗犯全球通缉 羊村守护者之喜羊羊
经典收藏 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 风流乞丐俏天子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 三国霸业无双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重生原始社会的文明之路 救岳飞建强宋 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穿越水浒之雄霸天下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 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 风雪持刀人 大哥,你真不跟我一起考科举?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朕,剩者为王
最近更新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开局签到罗网,父皇自愧要禅位?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织明 请摄政王赴死 铁蹄哀明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 大明元辅 十国风华 合鸣 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 盛唐挽歌txt下载 - 盛唐挽歌最新章节 - 盛唐挽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