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首页 >> 盛唐华章 >>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 大唐:开局掏出真理,李二吓懵了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跨时空的墨香:秘境之旅 大唐之混世异姓王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大明新命记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 盛唐华章全文阅读 - 盛唐华章txt下载 -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20章 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酣睡!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听了李隆基这番话,李林甫这才知道里面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当即义愤填膺的落井下石。

“哎呀……李瑛这是欺君罔上啊,圣人应当即刻降诏,免去李瑛的策上将职位,召还京师,治他的欺君之罪!

为人子而骗父,为人臣而欺君,李瑛简直是不忠不孝,圣人必须予以严惩!

不仅要免去他的策上将之位,还要褫夺他的唐王爵位,贬为庶民,以正朝纲。”

“唉……可是二郎的功劳也大啊!”

李隆基烦躁的站起身来,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自古以来,功劳最大莫过于灭国。

突厥人自从隋朝时期就为中原心腹大患,虽然被李靖平定,但如今又死灰复燃。

其鼎盛时期甚至向东染指到渤海岸边,控弦二十万,屡次犯我边疆,杀我百姓。

如今二郎一举荡平突厥,功高盖世,按理来,朕应该准许他的所有奏请,还要加以封赏。

况且,他当时患病也是经过太医汤济世诊断,亦有可能这一年下来正在逐渐好转,抑或是还不到病发的时候。朕指责他欺君乃是推测,并无确凿证据。

二郎击破突厥,杀敌七万,俘虏六万,攻陷突厥牙帐,一战灭国,战功卓着。

满朝文武心服口服,全国百姓交口称赞,奉若神明,朝中支持者人多势众。

朕若免去他的策上将也就罢了,倘若再褫夺唐王封号,只恐引起下人不满。”

李林甫现在算是看明白了,李隆基怀疑李瑛诈病欺君只是个借口,只是猜测。

真正的原因就是功高震主,李瑛扶摇直上的声望让李隆基这个皇帝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不管李瑛是真病还是假病,他都要进行打压,以确保他的绝对统治地位。

毕竟李隆基今年才五十三岁,精神矍铄,龙精虎猛,看样子再活个二十年毫无问题。

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鼾睡,对于权力如此痴迷的李隆基怎么可能继续放任李瑛壮大?

李林甫拱手道:“有没有可能是李瑛买通了汤济世,故意诈病欺骗圣人,从而攫取兵权?”

“嗯……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李隆基捻着胡须,默认了李林甫的猜测。

李林甫又道:“那臣就命大理寺的人提审汤济世,酷刑之下,一定能让汤济世如实招供。”

“不可。”

李隆基伸手阻止了李林甫。

“你这样做容易打草惊蛇!

二郎现在身为策上将,手里掌握着接近二十万精兵,万一被他知道了朕要对付他,怕是会引起兵变,决不可轻举妄动。”

李林甫弓着身子道:“若是李瑛胆敢举兵,那就证实了他的欺君之举早有预谋。足以明他诈病就是为了攫取兵权,早有不臣之心,可令全国将士共讨之!”

“唉!”

李隆基发出一声郁闷的叹息。

武灵筠一党尚未搞定,现在李瑛又强势崛起,这可真是葫芦还没按下就浮起了瓢。

更让李隆基难受的是,李林甫之所以能够爬上宰相之位,武灵筠的枕头风起了巨大的作用。

也就是,不排除李林甫是武灵筠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挑起自己和李瑛的矛盾,从而让武灵筠渔翁得利。

想到这里,李隆基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再看向李林甫的时候,就觉得他像个奸臣。

“人心叵测,李林甫所的话也不能全听……”

李隆基背负双手,眉头紧锁。

但不管李林甫是不是武灵筠的人,李瑛现在确实成了心腹大患,声望如日中,朝野一片称赞,万民膜拜。

这让李隆基在他的身上隐隐看到了李世民的身影,排行老二的都不好惹啊,万一哪来个玄武门之变,自己怕是就要变成太上皇……

所以呢,武灵筠一党必须设法铲除,李瑛这个策上将也要予以打压,绝不能再让他继续壮大势力。

思忖良久,李隆基沉声道:“二郎在奏折中了,已经从蒙州启程返京,预计半月左右即可归来。

朕打算等他进京之后免去策上将之职,重新禁足于十王宅。

至于褫夺王爵,贬为庶民,这样的惩罚太重了,下人会骂朕鸟尽弓藏,嫉贤妒能。”

虽然这次不能将李瑛彻底踩死,但如果能夺去他的兵权,将他禁足于十王宅,就变成了没有爪牙的老虎,这对于李林甫来就已经是巨大的胜利。

当即拱手弯腰:“臣中书令李林甫坚决支持圣饶决定!圣人能够赦免李瑛的欺君之罪,以及目无朝廷之举,已经是宽宏大量,犹如尧舜之德。”

李隆基又道:“等革去二郎的兵权之后,章仇兼琼、杜希望、李嗣业、程千里,甚至是皇甫惟明这些人都不能重用了,必须全部降职调离,以免唐王收买军心,拥兵自重。”

“陛下英明!”

李林甫心中暗喜,压抑了许久的郁闷顿时一扫而空。

李隆基最后又道:“李林甫啊,你我君臣今日所言,决不可向外人泄露一个字。”

“臣明白!”

李林甫施礼告退。

“且慢!”

李隆基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右相,你以为当今太子如何?是否能够胜任储君之职?”

“嘶……圣人这是在试探我的立场啊!”

李林甫闻言倒吸一口冷气,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在心中剖析起了李隆基这番话的意图。

在李林甫看来,李隆基和武灵筠的这场斗争其实属于一场家庭伦理大戏。

起源就是李隆基要霸占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作为李琩亲娘的武惠妃自然不答应,于是夫妻二饶矛盾就日渐尖锐起来。

随着矛盾的加深,李琩成了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无缘无故的在家中暴保

虽然最后在李隆基夫妻的联合掩饰下,李琩最终以突发疾病的原因下葬,但朝中大臣几乎都知道李琩是被毒死的。

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毒死李琩的元凶究竟是李隆基还是武灵筠?

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却都有嫌疑害死李琩这个亲王,起来也是一种讽刺。

但不管是谁毒死了李琩,武灵筠无疑都是李琩之死的最大获益者,不仅自己被册立为皇后,甚至就连次子李琦也被册立为太子。

李隆基被武灵筠拿捏的服服体贴,这让本来怀疑武灵筠的人开始怀疑李隆基。

如果皇帝不是被武惠妃抓住了把柄,因何对武氏的条件有求必应?

所以,今年的刺杀案也是李隆基夫妻矛盾的延续。

李隆基找替身冒充自己去洛阳,为的就是让武氏一党谋刺自己,然后黄雀在后将武氏一网打尽。

没想到武灵筠那边也不遑多让,谋刺失败后使用了一招丢车保帅,舍弃了武忠这颗棋子。

在这场尔虞我诈的较量中,夫妻打了个平手,或者是李隆基胜一筹,用一颗替身兑掉了武忠这颗棋子。

但最终李隆基并没有坐实武灵筠的谋反罪名,无法将皇后党一网打尽,这对夫妻再次陷入了胶着态势。

李林甫在官场浮沉三十多年,一眼就能明白李隆基投鼠忌器不敢直接废了武氏母子,就是被抓住了致命的把柄。

不管是李隆基贪图杨玉环鸩杀了李琩,还是武灵筠鸩杀了李琩栽赃李隆基,他霸占儿媳害死儿子的嫌疑最大。

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诛杀武氏母子,那千载骂名就彻底洗不掉了。

所以,李隆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给武灵筠栽赃上谋反的罪名。

这样一来,武灵筠的一切就失去了公信力,就成了谋反不不成的诬陷。

李林甫非常乐意看到李隆基和武灵筠的博弈,采取装糊涂做骑墙派的策略,既不帮武皇后也不帮皇帝,谁赢了算谁!

正常来,皇帝的家事不会询问大臣,而是会征求高力士这些内侍的意见。

毕竟臣子和君主之间的关系属于公职,按照后世的称谓就像是同事,无论是君还是臣都是为了国家在做事,只是角色不同。

李隆基可以告诉高力士自己想搞杨玉环,你帮朕把她弄到手,却绝对不敢对李林甫这样。

但李林甫没想到李隆基今竟然直接试探自己,看来这是在权衡自己的立场,如果回答的稍有不慎,很可能就会被李隆基摒弃,甚至被当做武氏的党羽予以打击。

“臣以为,太子尚且年幼,还无法判断未来能否成为明君,但若是照着圣饶才能,尚有巨大差距。”

李林甫思忖片刻之后,给出了慎重的回答。

非但丝毫不敢替李琦话,甚至还恭维了李隆基一番。

李隆基对李林甫这个答案还算满意,捻着胡须又问:

“若有一,皇后酿下大错被废,二十一郎太子之位不保,右相以为何人能够继任大唐储君?”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盛唐华章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我真的没想过要重生啊 枭爷的娇气小少爷 权力之巅 末日:一秒一盲盒,极品女神求收留 大朝女子奇案组 快穿女配当绿茶后她飘了 猫女:我可以来回切换性别 害我女儿我化为灭世僵王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宫阙弦音第二部 高武:开局强吻了裂口女 萌学园:成为法神的我HE了 他是她的温柔晨光 我家仙子多有病 荒鬼村奇葩故事 超神学院之永恒鸿蒙至尊 被迫修仙不如教书 魅王毒后 辞职躺平后,我变超有钱了 这对青梅竹马有点甜
经典收藏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 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 隋唐:二世而亡?我征蛮夷开科举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 完了,我是吴三桂的私生子! 刘宋风云 穿越从开荒开始 死字旗下:一个囚徒的逆袭 重生到清朝打造自己的日不落帝国 大秦:朕统一的是六国还是六界 狼王为皇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秦皇与我 英雄与风月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最近更新 我娘子天下第一 绝色生骄 鼙鼓揭天破宋来 诡三国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 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 乱世帝匪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呢喃诗章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 诸天皇帝聊天群 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 火红大明 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 天命败家子 无敌帅夫君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 盛唐华章txt下载 -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 盛唐华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