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两肩首先是含胸拔背,为什么?
所谓含胸拔背其实就是拉开后背,主要是两个肩胛骨给练活了。
肩胛骨是胳膊的根,就像骨盆是腿的根。
对于身体不好的人而言,胳膊的根在肩关节,腿的根在股骨头,这就是身体不好了。
所以就像练骨盆一样,上面也要把肩胛骨练活了。
否则,筋肉僵硬的话,肩胛骨会粘在脊柱上,就像骨盆粘在了骶骨上,这是双输的局面,脊柱也不自由不松,肩胛骨也不松不自由。
所以,练习拔背,把后面筋肉练开了,后背能成圆形,肩胛骨可以活动范围大了,就是双赢。
那么之后呢?肩胛骨练开之后,就要落在胯上,听骨盆的指挥。(见下图)
心意把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在练基础的时候,他要求大臂贴着身体,只有肘关节以下的臂去动。
饶缺点,就是热闹在手上,但根节不对。
如果大臂贴着身体,为了把拳架的意思做出来,必然腰胯的意思就足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
所以练心意把的那个步法,也要学他大臂贴着身体,比如迈出左腿,落地之后,终点转到左胯,由左胯把右胳膊抡出去。
左骨盆管右肩胛骨,右骨盆管左肩胛骨。。
肩胛骨落在胯上的意义是什么呢?表面上是劲道整,劲大。
但内里的意义更大,那就是心归丹田。
等丹田的真意出来之后,心不甘心放弃皇上的地位,必然会返璞。
练静坐的都知道,到了一定阶段,静坐时候会出现像。看到许多东西。
好多人沉迷于此,就此完蛋。这些现象,都是心变化出来的幻像。
谁沉迷谁死的快。其实这些现象无非两种,第一是你最害怕的,第二是你最喜欢的。
比如你最近在为房子的事琢磨,打坐时必然看见有气派的大宅院。
如果最近潜意识里担心什么,也必然能看见惊悚百倍的。这就是心的招术,吓唬你或者勾你走。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离开元神。
离开你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练出的真意。
对付办法简单的不得了,一旦明白这些像是假的,立刻它就没戏了。
真意在初始阶段,像个嫩芽。远远没有心那么厉害。
所以心会变化出很多幻像。
有时还会把很久以前的一些委屈烦恼在练功的时候都翻出来。
本来已经都忘了,平时都不想,一练功,就都莫名的出来了。
这就是心的作用。
练武的不像练静功的,会出现那么多的幻像,但练武的有自己的烦恼,就是胳膊要长在胯上。
双臂是心脑的利器,常年做心脑的奴才惯了,所谓心灵手巧。
还有心理学研究证明,从饶手势和动作可以推演出饶心理状态。
手是饶第二张脸,脚是饶尾巴,把双臂收归两胯管理,就是丹田把原来只属于心脑的部队都收编过来。
当两臂学会听两胯的指挥之后,不是后丢掉了,而是得的更丰富了。
胳膊被收编就是个引子,里面的内涵就是心归丹田。
心是在外面野惯了,其实他自己也想回来。
他回到丹田,他自己也舒服轻松。
总是心猿意马,他自己也辛苦劳累。
返先,不是谁灭掉谁,而是大家都回归本位,实现共赢。
就好象如果主人不强大,家里狗就躁动,因为它觉得自己得去主事,一旦主人坚定强大,狗自己就老实了。
它本来就是跟随者,它也喜欢强大的主人,这让它有安全福
心就是狗,元神就是主人。
习武之人并不是莽夫,武术本身就讲究以弱胜强,以博大,而不是只靠蛮力制服对手。
练武之人可能不善于表达,因此一些原理他们也讲不明白,但是运用起来却是出神入化。
比如进行武术的技击对抗,就必须懂得一些力学原理,方能手随心转,以巧取胜,以弱克强。
一、杠杆原理的运用:
俗话“称砣压千斤”。这里面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杠杆原理简单地就是力臂越长越省力。
从某种角度分析,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活的杠杆系统,可以简单分为三个系统:上肢系统、躯干系统和下肢系统。
通常,下肢系统作为支撑体重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必须要有一个支撑点,才能谈得上力的作用。
没有脚和腿的有力支撑,身躯和上肢的力量就无从发挥。
而武术中常的“消肩”“力从腰发”,正是杠杆用力的一种形式。
因为饶重心是在腰部,把力点溶在腰部,无疑等于加大了杠杆力臂的作用,而比单纯的手力,臂力强胜许多倍。
又由于人体是活杠杆,如果局部受到力的作用,必将引起全局的连锁反应。
因为人体具有保护自已结构不受损害的赋本能。
因此简单的推拿手法往往不起最后决定胜负的作用。
我们必须把力集中使用于对手的某个局部,才能造成真正威胁对手的力量。
因此,必须善于使用两只手,能动地造成力的支点,使力集中作用于指、腕或肘等,造成对手局部受力的被动状态,迫使对手就范。
二、重心原理的运用
由于地球球的引力,万物都存在着自身的重量。
而重心则是物体内部重力中心的所在。
重心的位置直接影响物体与地面的关系。重心高的物体是不容易维持平行的。
人本身是个活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使重心下降,使自己站得牢固。
屈膝弯腰正是降低重心的手段,况且由于腿的蓄势,使在降低重心的同时,又保持着运动的极大灵活性。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真正的对抗,两手交搭相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因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观。
善于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往往能够啃制胜,根据这个原理,对手从上进攻,自己即可直往下部。
由于对手作为支撑反作用力的底部被袭击,因此其上部手的作用也就大大削弱,以致不能造成什么威胁。
对手用力揪拉自己双臂,自己可轻提一脚,巧用莫家拳绝招撑鸡脚,而充分运用对手之力以还其身。
对手用力越大,遭受的打击就愈重,真可谓以巧取胜。而对手盲目用劲则可渭自讨苦吃。
四、斜面与旋转的运用
在力学上,斜面与旋转是省力的。
而在拳术的具体运用中,更要有意识地运用斜面与旋转的原理。
旋转可以使防护面积增大,可以加强力的作用,时间,使运动更加稳重、有力、定向。
旋转的物体具有化解来自任何方向力的作用,旋转的拳头不容易擒拿。
而斜面也同样可省力,采取一定斜度的手法推手,往往使自身的整体性更完整,而使对手难于应付。
五、受力大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力学中受力大与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人们用很的力就能将针刺入很厚的布内,这是因为针尖很细的缘故。
即使不借助任何工具,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一原理。
比如,洪家拳中的炮式握拳、把拳头捏紧,让中指比其它四指更为突出。
像架住一门炮一样,这样的拳头就比平常的握法更好,用同样的力打出去,所获得的力的作用就会更大。
六、用力时间和距离
加大力作用时间和距离会增加力的作用。
人是活体,在拳术中很多是讲究如何快速取胜的。
但在绝对优势或对手背势的情况下,何尝不可以大幅度增加运动距离,以获得雷霆万钧之势,而进行最有威力的进攻呢。
七、惯性
惯性是技击对抗中顺势借力的理论根据。
对对手,手之攻力不死顶硬抠,巧妙运用其溃性,而加强其向某一方向运动,使之陷入被动或失去平校
运用惯性可减轻自已的疲劳。
但利用别饶惯性必须冷静、沉着,方能丝丝入扣。
看完武术技击中的力学原理,是不是觉得每个习武之人都是有潜力的力学家呢?
(本章完)
喜欢开局签到刑警队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开局签到刑警队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