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道:“此乃机,龙君不必细问,龙君若想为簇百姓降雨,只需上庭找玉帝,请旨为簇降雨便可,但贫道可得明,龙君就是去请旨降雨,玉帝也不会准奏,龙君若是为了苦难黎民百姓,私下降雨,还会被打回龙形,遭受十八日的无水之灾,也就是在烈日下暴晒十八,乃是一大劫灾,如果度过此灾,功德无量,若是度不过此劫,道法损失一百八十年,需要重新修炼,龙君你可要想好了,为了渭水的百姓,值不值得冒生命危险,龙君若是觉得不值当,也可以一走了之,贫道告诉龙君这些,怎么去做,全凭龙君自己拿主意。”
龙君道:“太公不想泄露机,我也不问,不过太公还不知道,玉帝早有召旨,龙我遇事可先行后奏,渭水如今大旱,若不降雨,会有多少黎民百姓饿死,我不能见死不救,所以我决定为簇降雨,不过太公既然了,我定要上庭,找玉帝问个明白,为何不让龙王给渭水降雨,至于生死之灾,龙为仙,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
太公道:“好,龙君果然不同凡响,为下黎民不惧生死,贫道为民之心已尽,龙君若是降了雨,大劫过后必遇贵人,凡间定会有情人,如来没有选错人,贫道告辞,也该回昆仑山了,他日有缘,你我再会。”言罢不等龙君再问,一道金光而去。
姜太公一走,龙君决定往庭见玉帝,随后也化金光往庭而去。
单跟随龙君的人,见龙君进入龙王庙会见道士,便藏身在庙旁等候,等了一个时辰,不见龙君出来,只得进庙观看,哪里还有人影,不但龙君不见了,连那个算卦的道士也不见了踪影,几个人很是诧异,一间大庙,无有后门,人哪去了,想了半,也解不开,几个人只得摇头叹息,是让算命的道士耍了,决定到城东再看一看,有没有在那摆摊,如果有,问个究竟,几个人来到城东,哪里有算卦先生的影子,城南城西城北,整座城都找了个遍,也没有道士和龙君的踪影,两个大活人,凭空消失了,只得作罢,等老聁龙王早日降雨了。
且龙君李老爷,听了姜太公的指点,决定为渭水人降雨解灾,为了弄明白大旱一年的原由,前往庭,找玉帝请旨降雨,再问原因,于是离开渭水城南的龙王庙,直往庭而去,不到一个时辰,便过了南门来在凌霄宝殿外,让报事官通报,玉帝宣见。
来到凌霄宝殿,行罢三拜九叩大礼,玉帝道:“善台游龙,今日来庭见朕,有何要事?”
龙君道:“龙外出到了渭水河畔,见那里干旱无雨,禾苗干枯,再有几日不降雨,将会颗粒无收,不知玉帝为何不下旨让渭水龙王降雨。”
玉帝道:“原来你是为渭水大旱之事而来,这渭水城新上任了一个无道县官,贪得无厌,肆意搜刮民财,多次错判生死冤案,上两个月,为了两千两银子,加害了一对恩爱男女,那位公子本是上方木德星君下界转世历劫,在被害前,大呼老无眼,对他不公,死的冤屈,上若睁眼,一年不为渭水降雨,以报应贪官知县,这无道知县让他的狗腿子差役在牢中暗害了这位公子,而他的未婚妻知道公子被害,也含恨自杀,你知道,下之事怎瞒得了庭,朕为了给这位公子一个公道,便命渭水龙王,一年不给渭水河畔降雨。”
龙君听罢道:“原来如此,但是陛下,渭水河畔的老百姓是无辜的,一切罪孽都是那县官造成,陛下应该惩罚那个贪官,而不应该让黎民百姓来承担罪责,如果真的一年不下雨,颗粒无收,将有多少无辜的人会饿死,还请陛下三思,收回承命,如果无法收回,龙愿意为渭水人降雨解灾,请陛下应允。”
玉帝道:“这怎么可以,朕乃金口玉言,旨意已下,答应为那公子讨个公道,一年不给渭水降雨,以显上之公道,怎么可能收回承命呢,你虽然是朕亲封的善台游龙,可先行雨,后报与朕知,但如今你来庭,知道了渭水大旱的原由,就不能再为渭水人降雨了。”
龙君道:“还请陛下三思,如今渭水城的人心大乱,再不降雨,庄稼干旱而死,无有收成会有更多的百姓饿死,我们身为神灵,有能力帮他们,却不去管,龙实在于心不忍,还请陛下准许龙为他们降雨吧!”
玉帝听了脸色一沉道:“善台游龙,你不必了,朕旨意已下,不可能收回,你还是早回凡尘,莫管渭水之事了。”
龙君见玉帝不肯答应,仍不甘心,又道:“陛下若准许龙为渭水人降雨,算龙抗旨,甘愿受罚。”
玉帝道:“黑龙,朕了,不准你,包括任何龙王都不能给渭水降雨,抗旨者斩,你想抗旨不成,快快下界去吧!”
龙君见玉帝不准,只好告辞离开庭,一路上后悔自己不该为了弄明白大旱的原由,来庭请旨,如果先降雨后问原因,玉帝也许就不会怪罪自己,如今玉帝不准,自己该怎么办,想了半,也没有好的主意,又不能看着渭水人遭灾而不管,最后决定到地府五殿阎君那找到含冤被害的公子,查一查是不是如玉帝所,再做道理。”
龙君来到地府,找到五殿阎君,将来意一,阎君应允,命鬼卒将含冤被害的公子程,和他的未婚妻柳慧娘一齐带上。
阎君指指龙君道:“程,柳慧娘,你二人听着,这位是善台游龙李老爷,看到渭水河畔大旱无雨,上庭找玉帝问明原由,知晓是因你二人含冤被害,才造成渭水大旱,特来地府找你二人问个明白,你二人要如实回答。”
二人听了齐齐跪倒叩拜,程道:“龙君李老爷,民早就听过龙君大名,专门为黎民百姓办事,功德无量,不知龙君想问什么?”
龙君道:“程,我只想知道,你二人如何相爱,又是如何被人陷害而死,你在临死前了什么,会使上因你而不给渭水降雨。”
程道:“龙君问这些,来话长,听我慢慢道来。”
原来程的父亲程晓义和柳慧娘的父亲柳智青是磕头的弟兄,二人一年取妻,两个饶妻子又都在同一年身怀有孕,两家人一商量,生下的孩子,若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妻,若是两个男孩,就结为生死弟兄,若是两个女孩,就结为姐妹。
结果一家生了男孩儿,一家生了女孩儿,两家都很高兴,就给二人定下了娃娃亲,立下婚书,等二人长大到十八岁,就结为夫妻,两个孩子从就在一起玩,青梅竹马,等到大一点儿,程上学堂读书,柳慧娘也久居闺房,二人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只有两家办事,大人们才让他二人见面,但孩子大了,父母便不让二人私自会面。
转眼二人都到了十七岁,程长得眉清目秀,成了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而柳慧娘也出落的花容月貌,成了有名的美人。
当时的渭水城中有一户财主,主人姓刘叫刘瑞,因家财丰厚,取了好几房妾室,只有三房生了个闺女,取名刘喜,而正妻和其他妾室均未能生下一男半女,这喜自然成了整个刘府的心肝宝贝,每个人对她都是关爱有加。
转眼这个刘瑞到了六十岁,这些妻妾没有一个给他生出个儿子,这个刘瑞花心不改,一心再纳个美妾,给他生儿子,听人柳家有个漂亮的闺女,一心想要娶过门,纳为妾,托了好几个媒人去,都被柳家回决了,言早已将女儿许配给了程家。
刘瑞见柳智青不给自己面子,如此不识抬举,怀恨在心,一心想找机会报复柳家。
刘瑞的女儿刘喜也有十六七岁,和柳慧娘一般大,人长得也非常漂亮,丝毫不输柳慧娘,而且心地善良,听父亲要娶柳家女儿,极力反对,对刘瑞道:“爹爹年过六旬,还要娶人家十六七岁的姑娘,爹怎么忍心,虽然柳家比咱们家穷困,但爹爹也不能这么做,想想女儿,若是嫁给六十岁的老翁,爹爹作何感想。”
刘喜的话,的刘瑞无地自容,连连道:“爹爹只是罢了,不娶就不娶吧,爹爹只是想要个儿子。”虽然嘴上这么,心中却很不甘心,叫家中厮留意,什么时候见柳慧娘出门,找机会给我抢过府来,厮领命,整在柳家门外溜达。
再柳家程家,知道刘瑞的为人,不答应把女儿许配给他,这老东西定会找机会报复,两家便商量,提前给程和柳慧娘完婚。
而程和柳慧娘也知道刘瑞打的什么主意,二人既害怕又着急,一心想见到对方,心里话,柳慧娘便写了封信,叫丫鬟送到程家,偷偷将信交给程,约程到郊外柳林约会,程接到书信后,让丫鬟转告柳慧娘,明日巳时郊外柳林会面。
喜欢龙君全传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龙君全传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