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沉沉压在下邳城头,仿佛连星光都被那来自北方的烽火所吞噬。我独自坐在书房里,烛火摇曳,将我的影子拉得瘦长,投射在墙壁上那幅巨大的舆图上。玄镜台传来的最终情报,如同千斤重担压在我的心头,每一个字都像燃烧的炭火,灼烧着我的神经。
曹操主力十五万!不足五日行程!
这个速度,这个规模,完全粉碎了此前任何形式的“固守”幻想。留给徐州的时间,已经不是“日”,而是“时辰”了。如果再按照公开的备战计划一步步来,按部就班地加固城防、调集兵力,那么等到曹军真正兵临城下,徐州城内外的数万军民,都将成为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惊涛骇浪。此刻,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彷徨。我必须立刻行动,将这个残酷的现实,以一种能够被主公(刘备)接受、并且能够推动他立刻做出撤离决定的方式,呈现到他面前。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包装”。
玄镜台的存在,是我最深的秘密,是我手中最锋利的剑,绝不能暴露。锦瑟(貂蝉)和她领导的暗网,是我的眼睛和手臂,但它们的运作必须永远隐藏在黑暗之郑直接告诉主公“我的秘密情报组织查到曹操五日内将抵达”,不仅会暴露玄镜台,更可能引起他对我目的的怀疑——一个能渗透到曹军核心获取如此精确情报的组织,其能力足以令人忌惮;而一个掌握这样组织的谋士,其心也难免被猜测。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任何一点怀疑都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我必须将这份冰冷而精确的情报,披上一层符合常理、看似偶然的外衣,让它显得真实可信,又不会暴露我真正的底牌。
我走到书案前,取出一张普通的绢帛,研磨,提笔。我的字迹在烛光下显得有些匆忙,但笔锋依旧凌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我并没有直接写下“曹军主力十五万,五日内抵达”这样的结论。相反,我选择了描绘“细节”——那些足以让久经战阵的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生出警觉和判断的细节。
我写道:
“启禀主公:
昨日夜间,子明遣出之数路斥候,皆传回紧急军情。其中一路,深入豫州汝南边境百余里,遭遇曹军先锋精骑,约五千之众。此部骑兵甲胄精良,马匹雄健,行进极为迅疾,非等闲部队可比。斥候与之遭遇后,苦战脱身,其中一名什长身受重伤,但拼死带回消息,称此部骑兵乃曹操麾下夏侯惇部曲,言语间提及‘大军’、‘南下’等语,且言及沿途郡县正被征集粮草,规模甚大。
另有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侧面佐证。有从北方南下的商旅言及,邺城方向近期部队调动频繁,兵马如潮,辎重绵延数里,似非仅为剿灭袁氏余孽之用。许都方向,司空府近日常有彻夜灯火,官员进出繁忙,粮草转运更是异常急促,其规模远超维持现有驻军之需。更有曾在曹营中担任过低级文吏、近日不堪其残暴而辗转投奔我等的义士,其口供与斥候报告相互印证,皆指向曹操主力正快速南下,目标……直指徐州!
子明综合各方情报,以及对曹操用兵习性的判断,得出结论:曹操此次用兵,非是试探,非是虚张声势,乃是倾巢而出,意图一举荡平徐州!其主力兵力,保守估计,当不下十五万之众!其行军速度,因裹挟新降之兵,或稍受影响,然其先锋已抵汝南,主力距离我徐州城,依此速度,恐不足……五日行程!”
我写到这里,手顿了一下。这“五日行程”,是貂蝉最精确的判断,也是最致命的数字。它直接揭穿了“守城”的虚假性。
接着,我必须将话题引向“撤退”,并且让这个撤退显得是“有准备的”、“不得不为的”战术选择,而非临阵脱逃。
我继续写道:
“主公,形势危急,刻不容缓!此前我等议定,‘守’乃万全,‘走’乃下策。然,此一时彼一时也!以我军目前之兵力(三万余众,且多为新募)、粮草(子仲先生明鉴,府库已空),面对曹操数十万如狼似虎之师,据城死守,无异于以卵击石,白白牺牲万千将士和百姓性命!
回想当年,曹贼血洗徐州,百姓何辜!今日若再陷此境,于心何安?
因此,子明斗胆,再次向主公进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时,已达到此前我等议事时所言,‘万不得已时转进’的临界点!为今之计,唯有立刻启动此前议定的‘转进待援’之策!
我等应尽速集结部队,裹挟愿意随行的徐州父老,按照此前子明与诸位共同研讨、预设的那条突围路线,向南方……向荆州方向突围!
此路虽险,然沿途地形复杂,或可利用,若能抢在曹军主力完成合围前动身,尚有一线生机。若等到曹军兵临城下再动,则迟矣!
恳请主公,当机立断,速下决心!备战伪装或可维持一时,然时日无多,一旦被敌识破或曹军抵达,则悔之晚矣!”
我在结尾再次强调了“战术性转进”、“此前议定的预案”、“抢占时间窗口”这些关键词,力图让刘备相信,这并非我临时起意的“跑路”,而是基于军情的必然选择,是之前公开讨论过的方案的执校我没有提及“秘密撤离”四个字,所有的笔墨都落在“大军突围”上。
写完这份报告,我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措辞严密,逻辑自洽,足以打动(或者,逼迫)刘备做出决定。它既包含了曹军逼近的紧迫性,又重提了徐州百姓的安危(这是刘备的软肋),更给出了一个看似“有准备”的解决方案(此前议定的撤退方案)。
我将绢帛卷起,用一根细绳绑好。然后走到书房门口,对着门外的黑暗沉声道:“虎子!”
一个精壮的汉子应声而出,他是我的亲卫,也是少数知道一些隐秘事务、且绝对忠诚的人之一。但他并不知道玄镜台的全部运作,也不知道“金蝉脱壳”的完整计划。他只知道自己是陆昭的心腹。
“将这份报告,”我将绢帛递给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主公案前。告诉主公,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喏!”虎子接过绢帛,神情严肃,转身便如离弦之箭般冲入了茫茫夜色之郑他将通过一条只有少数人知晓的捷径,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州牧府。
看着虎子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报告已经送出,命阅轮盘已经开始加速转动。接下来,便是等待刘备的最终决断。我知道,这个决定对他而言,将是何等痛苦,但他必须做出。
而我自己的“金蝉脱壳”计划,也必须立刻进入下一个阶段。在刘备下达公开撤退命令,徐州城彻底陷入混乱之后,我将要扮演那个请缨承担“特殊任务”的角色,并在此过程中,带着我的核心班底,悄无声息地完成最后的“脱壳”。
想到即将到来的混乱与诀别,我的心再次沉重起来。但目光投向那幅舆图上遥远的荆襄之地,以及那些代表着我的火种、我的未来的标记时,一股坚定又涌上了心头。
为了那个更远大的未来,一黔…都值得。
我转身回到书房,拿起桌案上的另一份密语竹片,这是发给貂蝉的。竹片上,新的刻纹已经完成,指令更加明确:
“‘鸿雁’即刻升空,按‘丁’字方案,集结待命。我将于‘风起’时,率‘龙鳞’汇合。”(鸿雁:指核心团队撤离;丁字方案:某个具体的集结预案;风起:指刘备下达公开撤退命令的信号;龙鳞:指我的核心卫队\/玄镜台精锐骨干)。
将竹片心收好,我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 徐州的烽火,已经燃眉。而我,陆昭,正在亲手点燃那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隐秘的火炬。
危情,已经急转。行动,就在眼前。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