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盛达

首页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稗宋反骨仔 隋唐之纨绔天下 刷短视频被直播,古人全呆了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我梦西厢,牡丹长生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盛达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全文阅读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txt下载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98章 不能贸然行动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亩产三十石,你莫不是在胡?朱元璋惊呆了,狂喜不已!这简直是赐之物!

“千真万确!”

朱政语气坚定:

“起初我也不信,但此次郑和出海,特地在日本详查一番,亲赴石见银山,发现储量极为惊人,甚至远超想象!”

朱元璋听罢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在他眼里贫瘠的日本,竟蕴藏如此丰富的银矿,简直遍地是宝,远胜大明现有的银矿!

若能夺下这银矿,岂不是意味着大明从此再无缺银之虞?

想到此处,朱元璋心中一阵悸动。

然而片刻后,他冷静下来,又无奈摇头。

他深知朱政不会欺骗自己,况且郑和已亲自核实,此事必属实无疑。

只是,这日本地形险要,攻打不易。

孤悬海外,占据地利优势。

当年元朝忽必烈也曾兴兵攻打,却未能如愿。

六十一

数千艘大船只浩浩荡荡,掀起狂风巨浪,开启了远征倭国的征程。

然而,不佑元,飓风突至,导致全军覆没。

忽必烈并未因此罢休,他整顿兵马,再度派遣大军出海讨伐倭国。

遗憾的是,第二次行动同样遭遇飓风,损失过半兵力,就连统率也险些丧命。

忽必烈对倭国的怨恨愈发深重,接连两次未见敌面便惨败的经历让他怒不可遏。

即便如此,他依旧决定发动第三次进攻。

但最终,因群臣反对及诸多事务缠身,计划未能实施,只能遗憾作罢。

对此,朱元璋怎会不知?若非如此,面对倭国屡次挑衅,甚至杀害明朝使节、骚扰沿海地区的行为,以他征战四方、无往不利的气势,又怎能容忍?

然而,朱元璋并非盲目冲动之人。

他知道倭国虽有令人垂涎的石山银山,但银矿终究是死物,远征的风险实在太大。

更重要的是,即便成功攻下倭国,后续如何治理又将是一道难题。

他不愿像隋炀帝那样为了虚名而草率行事,而是秉持务实的态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于是,老朱缓缓闭上眼睛,权衡利弊之后,终究觉得此事并不划算。

随即压下内心冲动,轻摇其头,道:

“政儿,倭国固然令人愤恨,我们亦恨不得挥师东进,捉拿匪首以正法!至于那石见银山,确是难得的宝地。

但为了些许财物,便兴师动众,耗损国力,实在不值啊。”

老朱目光灼灼,语重心长地对朱政道:“政儿,凡事需三思而后行,权衡利弊,切勿轻举妄动。

究竟是不是值得,必须心中有数。

绝不可意气用事!作为一国之君,不仅关乎我朱氏一族,更关系到下百姓及国家命运。

这不是儿戏,稍有差池,就会严重削弱国力,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行事必须稳妥,不可贸然决定!我教你看史书时,特意让你引以为戒的便是隋炀帝的例子。

隋炀帝何许人也?他并非昏庸之辈,反而是个很有才智、有胆识的人。

然而,他最大的问题在于性情急躁,容易冲动,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步伐迈得太快。

最终落得个**亡国之君的下场!”

朱政听罢,点头称是。

他知道,作为帝王,老朱的审慎与担忧合情合理,这才是优秀领导者应有的态度。

毕竟,老朱没有他的全知视角,无法预见未来倭寇对中原带来的巨大灾难,否则断然不会如此犹豫。

不过,朱政并无半分失落。

老朱认为攻打倭国的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即便石见银山的利益也难以满足。

但朱政早已有所谋划,他拿出一个土豆递给老朱,称倭国不仅有银山,还有这样的珍稀作物。

朱元璋疑惑询问,朱政回答这是新的海外作物,亩产可达三十石。

朱元璋不信,认为是三石,朱政笑着解释,倭国虽为蛮夷之地,却可能带来农业变革。

“乖孙啊,你自幼在宫中长大,对耕作之事一窍不通。

我来告诉你,咱们大明的粮食,正常亩产不过一石到两石,达到三石已是赐之福。

若三十石,简直是方夜谭!”

朱政听完,却依旧神情严肃:“祖父莫疑,此作物名为土豆,亩产确实可达三十石,绝非三石。”

“什么?亩产三十石?你莫要哄我!”朱元璋听得愣住了,瞪大双眼盯着朱政,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

一旁的刘和也被惊得不出话。

朱政再次笃定道:“祖父,此言千真万确。

倭国人愚昧,不知其珍贵,而且他们那里还有红薯等高产作物,不知从何传来。

据海外番人所言,已在家乡试验,产量令人惊叹,远超三十石。”

朱元璋脑中如雷轰顶,双目圆睁,满脸震惊。

亩产三十石!

没人比他更明白这数字的意义。

这是粮食,是救命粮,比金银珠宝重要百倍!

于大明而言,这无疑是划时代的发现。

自古以来,粮食便是华夏最重大的事。

大明眼下气候逐年转寒,粮食产量锐减,各地灾荒频发,旱灾、蝗灾接踵而至,饥馑之态愈演愈烈。

粮食短缺成为头等难题,即便土地有限,收成本就捉襟见肘,一旦时不济,又如何避免无数人因无可抗拒的自然之力而惨遭饿毙?

老朱至今难忘,因缺粮致父母兄弟姐妹相继离世的悲痛情景。

诚然,元朝腐败无能,贪官横行是主因,但究其根本,不正是灾与黄河泛滥致使民生凋敝,最终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吗?

若麟儿所言属实,这种土豆亩产可达三十石,堪称奇迹。

如此一来,大明岂非从此摆脱粮食匮乏之忧?黎民百姓亦免受饥饿之苦。

生活安定后的大明,究竟会繁荣到何种境地?实在难以想象。

想到此处,老朱不禁面红耳赤,激动得浑身战栗。

忽听啪嗒一声,他因太过激动未能抓紧手中的土豆,让它掉落于地。

回过神来,他顾不得体面,直接跪下,双手颤抖着捧起土豆,仔细确认完好无损后,这才长舒一口气。

随后,他转向朱政,目光微红,声音带着颤意再次追问:“麟儿,此话当真?”

朱政答道:“爷爷莫急,我所知,土豆适宜在沙地和旱地种植,极易成活,产量极高。

我亲口尝试,其口感软糯,既可作菜也可为主食。”

这东西可以直接蒸煮食用,也能用来烹炒。

有了它,即使穷苦人家不碰粮食,单靠土豆也能维生。

况且,爷爷要是不信,不妨试着种一次,不就全明白了?

“没错,种一次就能知道。”老朱连连点头,目光牢牢锁在手中的土豆上,怎么看都不够。

在他眼中,此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了!若这土豆真像朱政的那样,简直是上赐予的宝物!

朱政见老朱这般反应,微微一笑,语气玩味地问:“爷爷,如果真是这样,倭国……”

话未完,只见老朱表情坚决,一字一句地:“先种着试试。

若是真有奇效,哪怕倾尽全国之力,我也要出兵海外,夺回倭奴侵占的土地!”

“为了这样的神物,我绝不会犹豫,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

虽然手里只有一颗土豆,但朱政暗示朱元璋处可能还有少许。

若要将这种作物推广至整个明朝,时间恐怕不短。

老朱又怎能等得了?

只要证实土豆产量惊人,哪怕只有十石,也足以让人心动。

更不用,朱政还提到倭国还有其他高产作物。

那时,所谓的不征之国、隋炀帝的前车之鉴,都将不再是障碍!

倭国,他势在必得!

那些蛮夷有何资格占有如此神物?

听到这话,朱政满意地笑了。

他知道,华夏子孙并不缺探索与发现世界的能力,也不缺向外扩张的实力,只是欠缺一点对世界的贪欲与野心罢了。

推动这种欲望的力量!

此刻,朱政所做的是借助土豆。

为老朱及这个时代的大明所有人,注入这份动力与野心!

让大明所有人睁开双眼,看清世界。

对海外及整个世界展露锋芒!

否则,若如井底之蛙仅观井口之,见识怎能广阔?

在此期间,三岛倭奴不过是开端。

一旦朱政开启这个契机。

随后,将有无数满怀开拓精神的人。

将目光转向大明之外的世界!

如此一来,华夏未来的命运定会焕然一新。

不再陷入国家的深重灾难,从而落后于世界。

而是让那些曾仰视或臣服于我们的低劣者。

永远只能卑微的低头。

甚至像倭国这样的存在,也将彻底灭亡!

我华夏定不负先祖荣光。

千秋万代,永盛不衰!

当中华之光照耀地时,其余光芒皆将失色。

山河大地,尽归汉土!

当然,朱政不会为了这一目标,

就忽视这个时代普通民众的利益!

他认为征伐倭国无需耗费太多国力。

甚至不必派遣大量军队。

只需万余人,凭借大明此时横扫世界的强大实力,

便足以征服那个的倭国!

他付出这一切并非为他人做嫁衣!

灭国倭寇的功劳,他志在必得!

如今只需静待数月。

土豆丰收后,一切便水到渠成!

朱政心中已有打算,

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

皇帝当农夫,蓝玉献家财,徐妙锦入宫,芳华绝艳!

次日。

清晨,朱元璋便带着朱政赶到御花园。

他兴奋地在园中来回踱步,仔细查看每一处土地,思索哪里最适合种植粮食。

许久,朱元璋思虑再三,最终选定了一块地。

随即毫不迟疑地命令刘和等太监,将地上的珍贵花木尽数铲除,腾出空地。

刘和有些犹豫:“皇上,这些都是进贡的稀罕物啊。”

朱元璋毫不心疼,挥手道:“铲了就是,这些东西又不能吃不能喝,和粮食相比,算得了什么?”

“遵命!”

刘和不敢多言,赶紧点头。

于是太监们立即动手,没多久便清理出一大片土地。

朱元璋转身问朱政:“麟,这土豆该怎么种?”

朱政微笑,拿出土豆,耐心讲解切块、确保每块都有芽眼等要点。

朱元璋听得专注,他本就熟悉农事,很快便领会其中道理。

随后兴致勃勃地卷起衣袖,准备亲自下地劳作。

刘和等人想上前帮忙,却被朱元璋严厉制止。

他对高产的土豆极为重视,绝不信任他人,非得亲手照料才安心。

见此情景。

朱政忍俊不禁地摇摇头,随即走上前劝道:“爷爷年纪大了,身子骨要紧!这事让孙儿来就行,土豆不算娇气,很好照料。

您要是担心,就站在旁边看看吧?”

老朱听后固执地摆手,:“好孩子,种地可不容易。

你没干过这活,别累坏了。

还是我来,我从就这样,习惯了,没事的。”

其实老朱并非不信朱政,而是出于对孙子深深的疼爱。

他实在不愿让心爱的孙子吃这份苦。

朱政深深体会到这份浓烈的关怀,内心满是暖意。

多年相处下来,两人感情深厚无比,朱政早已把老朱当作亲祖父,养育之情胜过血脉之亲。

朱政拍拍自己的胳膊,半开玩笑地:“爷爷莫非忘了,孙儿生有力气,这点活不算什么,只是事。

而且我也想跟您学种地呢!”

老朱听罢笑了,略作思索后点头道:“那咱们爷俩一起干,分工合作,活儿就不会太累!”

之前陪朱政走访伤兵时,老朱就意识到,未来的帝王绝不能只知深宫生活,不懂民间疾苦。

尤其农耕乃国家根基,所以应允下来,却仍坚持亲自参与。

朱政未再多言,任由老人高兴。

大不寥会儿自己多承担些任务,估计也不会真的累到老朱。

于是,两人商定后便卷起袖子忙碌起来。

老朱心翼翼地将土豆苗种进田里,同时向朱政讲解种植的关键点与注意事项。

偶尔,他会起年轻时与父母在田间劳作的经历。

朱政笑眯眯地聆听,毫无厌烦之意。

爷孙俩如同普通农人般埋头于田间,弯腰忙碌。

一时之间,画面平静而温馨。

许久后,半个上午过去,他们终于将近一亩地全部种满土豆。

老朱擦了擦额头的汗,赤脚立于田中,宛如一位朴实的老农,满怀期待地望着这片土地。

他真心希望朱政描绘的亩产三十石并非虚幻,而是现实。

若真如此,大明百姓该多么欣喜啊!历经千年的华夏民众又能迎来怎样的新生活?

想到这里,老朱仿佛看见了百姓欢欣鼓舞、互相传递喜讯的美好场景。

“爷爷,别愣着了,到旁边喝茶休息吧。”朱政的话唤醒了他。

老朱依依不舍地走出田地,在茶桌旁坐下,饮了一口茶解渴。

接着,他依旧注视着已种好的田地,与朱政闲聊放松。

片刻后,老朱忽然想起一事,笑着问:

“麟儿,听去年过年时,老四进贡的东西里还有一份给你准备的礼物?”朱政目光微动,随即笑着应道:“是啊,燕王殿下厚爱,我很高兴。”“嗯,老四有心

了,这才是真正的家人。”老朱欣慰地点头,忽然又有些出神地低语,“不知老四在北平过得如何,适应否?我也好多年没见到他们了,还有老二、老三……”

见此,朱政明白,老朱是在想念儿子们。

尽管在老朱心中,马皇后和朱标是最为重要的家人,但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又何尝不是他的孩子?他怎会不牵挂?从对这些儿子倾注心血,期望他们能成为朱标的得力助手,齐心守护大明江山。

因此,老朱定下规矩:各地藩王无旨不得擅离封地,也不准随意入京探望。

看似无情,实则深沉。

身为皇帝,他必须以江山为重,亲情只能稍作退让。

喜欢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魅王毒后 血泪葫芦弯 高武:拉满全属性,我直接无敌了 聊斋志异 辞职躺平后,我变超有钱了 重生八零,娇软美人把糙汉拿下了 猪八戒演义 开箱永远出金,阁下如何应对? 橘尼尔 许你一笑倾城 综影视:燕临天下 我就是超级警察 赎罪新约 我被俘虏后,加入格里芬 大明海寇 【新红楼】之完美世界 上门女婿都市至尊 永恒仙 末日:一秒一盲盒,极品女神求收留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经典收藏 北境拥兵四百万,母亲让我叫太后 我岳父是朱元璋 季汉当兴 重生到清朝打造自己的日不落帝国 三国:十虎之力,我不喜欢讲道理 大哥,你真不跟我一起考科举? 三国大逃杀 蛙声十里出山泉 重生原始社会的文明之路 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我用热武器把古人打哭了 朕,剩者为王 穿越水浒之雄霸天下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三国霸业无双 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 尘途雕弓落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招募系统,我的朝臣皆是陆地神仙
最近更新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红楼:开局离贾家我无敌战神归来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战国:开局一块地 太子惹祸,皇帝爹支持 镇国谋士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家父汉武帝! 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特工赘婿我在古代手搓巴雷特 大唐:开局掏出真理,李二吓懵了 穿越三国之蛮王传 南宋特种兵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盛达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txt下载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最新章节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