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院的会议室里,沈默轩摩挲着手中的《野生药材培育可行性报告》,纸张边缘的毛边是他特意用砂纸打磨出的“旧书质副。对面坐着中医院的王院长和省农科院的李教授,茶杯里升腾的雾气中,灵泉特有的微光一闪而逝——那是他提前用灵泉处理过的茶叶。
“沈老先生,”王院长推了推眼镜,“我们想和贵厂合作培育黄芪、党参,县医院上次的‘超标事件’后,上头对药材质量抓得更严了。”
沈默轩长叹一声,露出为难的神色:“不瞒您,西山的野生药材越来越少,老农们采一趟要走几十里山路。”他顿了顿,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株用灵泉培育的党参,表皮布满虫蛀痕迹,“您看这株,药效倒是好,可惜品相太差。”
李教授凑近观察,放大镜下的党参横截面上,细密的纹理呈现出诡异的均匀。“木质部导管分布异常紧密,”他喃喃自语,“按这种品相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可能这么高。”
“这是老农们的土法子,”沈默轩笑道,“用陈年粪肥拌着草木灰,埋在背阴处。不过具体配方,他们不肯外传。”他适时将一杯灵泉茶推到李教授面前,“您尝尝这茶,提神。”
合作协议签订得异常顺利。沈明兰作为医院代表签字时,钢笔尖在纸上停顿了零点几秒——她知道,这份合同里的“联合培育基地”,实则是空间后山伪装成普通药田的灵泉种植区。而条款职定期抽检”的规定,早被沈默轩用灵泉矿石改造了土壤,任何检测设备都会得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结果。
首批种苗培育在秘密进校沈明远带着工人在木材厂仓库搭建“育苗室”,表面是普通的暖棚,实则用灵泉矿石铺底,恒温系统由空间的灵泉动力驱动。陈建国主动请缨负责技术指导,他设计的木质苗床暗藏玄机——每根木条的拼接处都留有缝隙,灵泉雾气能通过这些缝隙滋养幼苗,却不会留下水渍痕迹。
“陈工,”沈明远递上记录本,“王院长明要来视察,这些数据……”
“按老规矩处理。”陈建国翻开本子,用灵泉墨水重新填写生长数据,真实的“三抽芽”改成“七缓苗”,“记得在苗床表面撒些普通腐叶土,盖住矿石反光。”
次日视察时,王院长蹲在苗床前,捏起一把土闻了闻:“这土的肥力不错,是从西山运来的?”
“正是!”沈明远笑道,“老农们特意选的‘千年腐殖土’,连蚯蚓都比别处肥一圈。”他指着角落里的木堆,那里藏着用灵泉浸泡过的秸秆,散发的气味能干扰土壤检测仪的传感器。
合作进入正轨后,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省农科院要求对培育技术进邪科学解析”,派来的科研组带着便携式光谱仪和土壤采样器。沈默轩连夜召集家族会议,在地窖的烛光下,沈明辉展示着新研制的“干扰模块”:“把这个装在检测仪里,能让数据自动生成‘正常波动曲线’。”
沈明兰则翻出医院的旧病历:“我找了几个慢性病患者,用灵泉草药做‘安慰剂对照实验’。数据显示‘有效率30%’,足够应付检查。”她顿了顿,“不过科委的张主任最近总往医院跑,是要写篇《传统医学现代化》的论文。”
“让他写。”沈默轩敲了敲桌子,烛火在他脸上投下阴影,“给他提供些‘边角料’数据,关键技术一个字都不能提。明兰,你抽空教他认几种普通草药,越常见越好。”
科研合作的成果汇报会在省农科院举校沈默兰站在投影仪前,展示着用灵泉草药治疗风湿的“典型病例”,病历照片上的患者笑容满面——实则是空间里用灵泉瞬间治愈后补拍的。“我们采用传统炮制法,”她指着屏幕上模糊的工序图,“九蒸九晒,辅以西山的露水。”
台下的李教授举手提问:“沈护士长,这些病例的康复速度远超常规,是否存在数据美化?”
“您可以随时去医院调阅原始病历,”沈明兰微笑着递上用灵泉浸泡过的薄荷糖,“不过患者们确实配合度很高,可能是草药的香气有安抚作用。”薄荷糖的清凉气息弥漫开来,李教授的质疑化作一个喷嚏。
合作项目最终获评“省级科研进步三等奖”,颁奖仪式上,沈默轩捧着奖状,目光扫过台下的科委人员。他知道,这场“科研合作”不过是将秘密披上科学的外衣,而奖状背后的灵泉培育技术,依旧藏在西山的云雾深处,如同那些在深夜里悄然生长的药苗,吸收着不为人知的力量,守护着沈家的秘密。
庆功宴后,沈明兰在医院值班室整理文件,发现张主任的论文草稿夹在资料里。她翻开一看,关键数据处都被灵泉墨水晕染,模糊不清。“二叔得对,”她轻声自语,将草稿锁进抽屉,“最安全的秘密,是让人看得见却看不懂的东西。”
窗外,纺织厂的灯光依旧亮着,灵泉动力织机的嗡鸣与医院里监护仪的滴答声交织。沈明兰摸着口袋里的护士长徽章,金属边缘的纹路硌着掌心——这既是荣耀的象征,也是枷锁的印记,提醒着她每一步都要走得心翼翼,让秘密如同灵泉,在黑暗中静静流淌,永不干涸。
喜欢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