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之站在空间的“时间裂隙”前,灵泉雾气在她指尖凝结成细的冰晶。玉佩在胸前发烫,指引着她看向裂隙深处——那是空间未开发的“空白领域”,地表覆盖着与外界同步的原始植被,却在灵泉检测笔的扫描下显示为“能量紊流区”。
“念之,”沈承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改良的中式工装,袖口绣着沈默轩的木工图腾,“这里是空间的‘胚胎层’,每一代管理者首次开垦,都会引发能量共鸣。”
少女点头,握紧手中的灵泉木犁——犁头是用沈默轩的旧凿子熔铸而成,犁身刻着历代管理者的代号。她踏入裂隙的瞬间,玉佩纹路与地面的能量节点重合,裂隙边缘的灵泉矿石自动排列成北斗七星阵型,这是空间对新管理者的初次响应。
开垦工作从黎明开始。念之挥动木犁,灵泉木犁所过之处,土壤自动翻涌,露出底下的黑色沃土——那是灵泉长期滋养的结果。她注意到,每犁开一道土垄,远处的老槐树就发出微弱的蓝光,仿佛在为新生命祝福。
“念之,”陈川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他在空间外监控能量波动,“你的生物电与土壤的共振频率正在改变,灵泉检测笔显示能量转化率提升了27%。”
“是玉佩的作用,”念之喘息着,看着木犁划出的轨迹上泛起灵泉微光,“太爷爷的凿子和玉佩产生了共鸣,就像……”
“就像古代农官用玉圭开垦井田,”沈承光接过话头,他站在裂隙边缘,手中捧着明代农官的玉简,“玉简里‘以玉启土,以血润之’,原来指的是血脉与工具的双重共鸣。”
开垦到第三道土垄时,念之的指尖被木犁划破,鲜血滴入土壤的瞬间,灵泉雾气突然汇聚成沈默轩的影像。老人微笑着挥手,指向裂隙深处,那里的植被正在快速生长,藤蔓上结出晶莹的果实——那是空间对新管理者的“馈赠”。
“叔!”念之惊呼,“这些果实的能量波动和灵泉一致!”
“是灵泉果,”沈承光的声音带着敬畏,“我只在祖谱残页里见过记载,上一次出现还是在清代。念之,它们的种子必须用灵泉雾气培育,果实能中和任何能量异常。”
消息迅速传遍家族。沈默兰在民俗馆的办公室里放下茶杯,灵泉草茶在杯中泛起涟漪:“灵泉果的出现,意味着空间进入新的活跃期。念之,你可能开启了百年未遇的能量循环。”
新的开始带来新的挑战。念之在开垦区边缘发现异常能量波动,检测笔显示地下十米有规则的几何结构。陈建国带着团队挖掘时,出土了刻有甲骨文的石砖,砖面的“泉神祭”图案与玉佩纹路完全一致:“这是商代的祭台基座,看来空间的胚胎层里藏着更古老的秘密。”
“商代农官可能在这里进行过能量实验,”沈承光摩挲着石砖边缘,“念之,你的开垦可能激活了沉睡的祭祀阵。”
祭祀阵的激活导致空间的时间流速异常。灵泉边的计时器显示,空间内的时间比外界快了三倍,后山的灵泉草一夜间覆盖了整片开垦区。念之不得不启动“时间锚定”程序,用灵泉矿石在祭台周围建立能量缓冲区。
“这是考验,”沈默兰在家族会议上强调,“商代祭台的苏醒,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空间的历史。念之,你需要完成‘古阵复原’仪式,否则能量紊乱会波及外界。”
仪式在月满之夜举校念之身着仿制的商代祭服,佩戴着用灵泉草编织的面具,手持沈默轩的旧凿子作为“玉圭”。沈承光点燃灵泉草香,烟雾中浮现出商代农官的虚拟影像,对方的动作与念之同步,引导她完成古老的祭祀流程。
“以血为引,以泉为媒,”念之念出玉简上的祭文,凿子尖段下的鲜血在祭台上画出灵泉的流动轨迹,“通地之脉,养万物之生。”
祭台突然发出强光,灵泉的能量顺着轨迹涌入开垦区,原本紊乱的植被瞬间变得整齐有序,灵泉果的藤蔓沿着北斗七星阵型攀爬。陈川的检测报告显示,空间的能量场重新稳定,时间流速回归正常。
“仪式不仅是复原,更是进化,”沈承光看着祭台上新生的灵泉草,“商代农官用活人祭祀,我们用血脉共鸣——这就是传承的进步。”
新的开垦区被命名为“启明田”,寓意着新世代的开始。念之在田中种植了灵泉稻种,这种由明代农官培育的稻种在灵泉果的滋养下,生长周期缩短为一个月,米粒蕴含的能量能治愈轻微的辐射损伤。
“我们可以把灵泉稻伪装成‘太空育种’,”念之在种植笔记中写道,“用民俗馆的‘明代贡米’传作为背书,既能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又能隐藏灵泉的秘密。”
与此同时,沈家的“灵泉乡村振兴计划”正式启动。木材厂推出“古村修复”系列建材,实则是用灵泉松木加固危房;纺织厂开发“非遗土布”扶贫项目,灵泉棉的抗菌特性被成“苗族药染秘方”;念之亲自担任“灵泉农业合作社”技术顾问,指导农民用“古法”种植“高抗作物”——其实是在土壤中混入灵泉草碎屑。
某,省农业厅的专家考察启明田,看着亩产千斤的水稻惊叹:“这是什么品种?”
“是我在西山古墓里发现的‘老种’,”念之戴着草帽,帽檐下的灵泉草编织带屏蔽着专家的检测设备,“明代农官沈遇春的笔记里记载过,用后山的‘龙泉水’浇灌,就能岁岁丰收。”
专家们弯腰观察稻田,灵泉雾气自动在他们视网膜上投射出“普通水稻”的影像。念之知道,真正的灵泉稻正在吸收空间的能量,却在外界眼中只是“传统农业的奇迹”。
新的开始并非一帆风顺。某环保组织质疑“灵泉稻”的生态影响,要求公开种植技术。沈承玉的法务团队迅速行动,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法”驳回请求:“灵泉稻种是活体文物,公开技术等于破坏遗产。”
念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古法种植”的短视频,画面中她用木犁耕地,灵泉雾气被剪辑成“山间晨雾”,获得千万次播放。评论区里,“支持传统农业”的声音盖过了质疑,沈家的秘密再次在文化叙事中隐身。
深秋的收获季,启明田的灵泉稻被加工成“灵泉贡米”,包装上印有沈默轩的木工图腾和念之的“非遗传承人”证书。沈承光看着运往山区的粮车,对念之:“爷爷当年用灵泉红薯救活村民,现在你用灵泉稻振兴乡村——秘密的形式在变,内核始终是‘惠及桑梓’。”
念之站在田埂上,风吹过灵泉稻的秸秆,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是历代管理者的低语。她摸出玉佩,吊坠与远处的老槐树、祭台、灵泉形成三角能量场,这是新的守护阵型。
“叔,”她轻声,“我忽然明白,新的开始不是从头再来,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发芽。就像灵泉稻,根系扎在商代的祭台旁,穗子却向着未来生长。”
沈承光点头,指向空中掠过的无人机,那是农业厅的监测设备:“记住,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根永远在灵泉边,在血脉里。新的开始,只是换了件伪装的衣裳。”
当最后一袋灵泉贡米装车时,念之在田边种下一棵灵泉草。草叶上的露珠折射着夕阳的光芒,宛如沈默轩的眼睛,温柔而坚定。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无数个黎明等待开垦,而沈家的秘密,将如灵泉稻般,在隐秘中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喜欢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