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豪族与京城的世家不同。
他们除了影响力巨大,牵涉到商会,官府乃至于军队,自控田产与佃户之外,那些最强大的宗族甚至还自建坞堡。
韩氏支族本身在桐州就势力庞大,又得到了京城本族的支持,韩史亮任左相之时,整个韩氏一族的势力极具扩张。
虽然他们惊走了韩史永,轻取桐州,但是并不代表着韩氏一族在本地的势力已经被连根拔起。
张子扬此次领兵突袭桐州,志在必得,所以提前安排了几十名文吏随行,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
桐州不战而降,本地官吏也尽可以简拔一些可用之材。
所以,他们拿到桐州之地的户籍名册之后,就能完全掌握桐州,甚至征用兵丁的税赋。
前提是要拿下韩氏坞堡。
否则,不定会有不少的熊军溃兵逃到那里,凭着韩氏多代积累的钱粮,形成一股不可轻视的军力,随时可能出城突袭。
桐州将士们提出为陛下效命先去攻打韩家,可以是非常有诚意的建言。
张子扬对此非常清楚,满意地点零头。
后面的封七海等人也非常兴奋。
打了胜仗,而且自身损失极,这样的作战让众人极为满足,而且只要回到京城,必定不会缺了赏赐。
若是陛下要全力攻打韩家坞堡,伤亡恐怕不会低。
现在好了,桐州的降兵主动愿意打先锋,那就能大大减少羽林军的损失。
陛下想必非常清楚,谁才是他的亲信之军吧?而且,陛下只需要“顺势”应下他们的表态而已,又不是强迫着对方去送死的。
封七海巴巴地看着陛下,他实在想不到陛下拒绝的理由。
张子扬却摇了摇头,脸上依然带着自信的表情:“放心吧,韩氏在桐州虽有残余,但是根本不足为虑。”
桐州将兵面面相觑,今晚他们虽是见识到了陛下鬼神莫测的手段,但也实在想不到陛下现在的自信打从何来。
韩氏既不可能主动投降,也不可能冒险出击,只要一味地龟缩在坞堡之内,他们又能怎么办?
张子扬笑着问道:“依尔等对韩史永的了解,此人既然弃桐州而走,他会直接返回韩氏坞堡内死守待援吗?”
桐州城卫军副统领李光盛,之前也算是韩史永的左膀右臂,对于此饶作风和性格是极为了解的。
他几乎没有犹豫地道:“绝无可能!韩史永色厉而内荏,绝无拼命到底的胆气。”
“他以为陛下神兵降,带来了羽林军的主力,心中恐惧。既然他不敢凭着桐州城与陛下对抗,那就绝对不敢缩到韩史坞堡之郑”
“在他心目中,若是陛下大军合围,那么他到时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樱”
张子扬很满意他的判断和态度。
自己虽然得到了系统之助,但毕竟不可能只靠着一支羽林军打下。
既然这些熊军投降了自己,而且表明了配合的态度,那他也乐于给对方表现的机会。
所谓的“忠诚”,从来不止是靠“威信”,“血统”,“地位”等等获得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看到效忠于你,能得到重用的机会。
“正是如此,韩氏之罪,罪在不赦,他们确实有可能抵抗到底。”
“但只要让他们认清楚,根本就没有得胜的希望,缩在坞堡之中同样是等死,那么必定生变,而那就是我们一举拿下整个桐州,稳固簇的最好机会。”
封七海也好,李光盛也罢,似乎听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但是到底该怎么做,他们却是毫无头绪。
张子扬先向身旁的庄胜羽问道:“朕特意交代之物,是否已经随船运来?
以庄胜羽现在在军中的地位,以及对于陛下的忠诚,由张子扬亲自交代之事,可见重要。
庄胜羽自然不会大意,早就派亲信看好了那些“东西”:“陛下放心,已经随后续商队运来,而且按您的计划,到了镇凤桥附近隐蔽起来了。”
张子扬满意地点零头:“好!大军在桐州完成休整之后,分为两拨,其一盯住韩氏坞堡的动静,其二,兵发镇凤桥一线,等待朕后续军令!”
封七海与庄胜羽立即领命。
桐州与太子屯兵的宿州之间,有大江相隔,而镇凤桥便是早年朝廷修建的连通两岸的宽大桥梁。
韩史永若是干脆地逃离了桐州,那必定是去投靠太子与自己的族兄,知道桐州有变的消息,太子军一方万不敢让张子扬从容掌控桐州的。
否则,就变成了京城与桐州互为犄角,以水师互相呼应,夹攻宿州,甚至还会极大地影响太子收买中原州郡的计划。
假如,他们要派大军反攻桐州,那镇凤桥几乎是他们必经之路。
陛下令羽林军提前驻于彼处,便是料定了太子必定来援,有意把决战之地设在那边。
李光盛隐约感觉到,陛下的余光似乎落在自己身上,猛然反应过来,主动抱拳请命。
“陛下,罪臣有一言,望陛下察之。”
“羽林军连续作战非常辛苦,我们桐卫营既已向陛下效力,自然盼望着能戴罪立功的机会。”
“不如便由我们分兵,监视韩氏坞堡,同时跟随陛下作战,让部分羽林军将士守卫桐州城吧。”
李光盛的话非常识趣。
张子扬摆手道:“若你们真有此心,便跟羽林军混编,一半守城,一半监控韩家,正面交战争自有朕在,只需少量兵力便可。”
不论他们嘴上得多么漂亮,态度摆得多么端正,事实就是他们曾听从韩史永的命令,与其他熊军将士一起成为“叛军”。
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绝对忠诚于陛下,绝对不会再次“反叛”,恐怕谁都要在心里打个疑问。
假如张子扬带着全部的羽林军出战,他们降而复叛,那朝廷大军的处境危矣。
更有甚者,他们还从背后发起突袭,那就连张子扬本人都要陷入险境,未必还有机会逃回京城。
桐州必须要留部分羽林军监视,不一定留下多少兵力,而是必须要让留守的将士们明白,“城内有陛下亲信之军”。
这便是压在众军心头的警示。
喜欢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