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张一踏上回家的火车。在火车上,靠张一坐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别看这个老头一大把年纪,身体格外结实。十二月的气别人都穿多很厚实,又是毛衣又是袄子,而这个老头却穿着一件秋衣,外面你穿一件薄夹克,还把拉链拉开,还带一副墨镜斜靠在座椅上,给人怪怪的感觉。
这是一列从京诚开往西南地区的火车。张一是从中间站上的车,由于离春节还远,车上人并不多,北方气特别冷,外面下着雪,张一上车后,一边搓着手一边走向自己的座位。
张一的座位靠窗,怪老头的座位靠过道。张一放好行李就对怪老头:“大爷,麻烦让一让。”怪老头看了张一一眼,声嘀咕道:“这么年轻就这么怕冷,身体多虚呀!我们当年这个季节还光膀子干活。\"张一听见了很狠地瞪了怪老头一眼,没理他就坐到了座位上。拿出手机给李虎等朋友发信息。(怪老头是谁,容我卖个关子,后面会交代的,不过看标题也能猜到。)
列车发车后,对面座位也没上来人,空着。怪老头也许是无聊,过了不久,主动与张一话道:“伙子哪儿人,到哪儿下车。”张一还在生怪老头的气,没好气道:“西南人,涪城下车。”怪老头也没生气哈哈笑道:“也巧了,我也是。”还了一口张一家乡的地道方言。
就这样怪老头就和张一有一答没一答的聊着,大部份都是怪老头在,张一没怎么答呛。从怪老头口中得知,怪老头是涪城另一个县的一个乡村道观的观主,名叫王玄真(王玄真是法名,而非真名,一般道士都有一个师父赐的法名。按师门辈份取的,当道士后对外一般都用法名,只有自家亲热很熟悉的人才称呼本名。)道观所在的山叫元宝山,是山其实就是一个高一点的坡(西南地区就是这样,山不高,不大)。观名叫玄通观。怪老头里观中唯一的道士(真正的道士,有证的那种)。老头去京城是去探亲的。儿女都在京城安家。听到这里,张一还讥讽了句:“你不是道士吗?还有儿女。”老头瞪着张一道:“你子不懂不要乱,老子是道士,不是和尚,为什么不能有儿女。”张一笑道:“你们道士不是有三缺五弊吗?”老头狠狠瞪了张一一眼:“你听谁的,要你这么谁还愿当道士。你看道家祖庭龙虎山上的道士哪一个不是儿孙满堂,健康长寿的。”张一没有再与老头争辩。但老头的下一句话差点把张一气死。老头:“看你一脸倒霉相,倒是适合当道士,做其他的一事无成,身边的贵人还跟着你倒霉。”张一气急回道:“你老才倒霉相。”老头回道:“你别不信,你自己打工这几年,有没有挣到钱。帮你的人有没有倒霉。”
张一沉默了,是啊自己第一份工作上了一个月班,晕倒三次,介绍自己上班的同学还被批评,差点丢了车间主管的工作。帮张一介绍保安工作的房东也因生病住了近一个月的院。好兄弟李虎的工地也出事了。但张一还是不信。因为这么多年家里一直好好的。虽不大富大贵,但也一切顺利。连教过自己吹唢呐的幺爷也无病无灾,所以这一切也只能是巧合。于是张一就没有在理王玄真,用手机听起了歌。
就这样火车又过了两站到了一个县城的站,这时已经是晚上了,火车停靠十分钟。我们对面座位终于有了乘客。是一老一少两个妇人。看穿着应该是农村的。妇人手里抱着一个快一岁的孩子。孩子不停地哭,两个妇人不停地哄着孩子。还不时对张一和王玄真:“不好意思啊!不知道孩子怎么了,哭了好一会儿了,就是哄不好。”这时王玄真取下墨镜看了孩子一眼,笑道:“给我看看,我帮你哄哄不定就不哭了呢。”那年老妇女迟凝了一下,还是从年轻妇人手上接过孩子给了王玄真。来也怪,孩子到了王玄真手上哭声就了。王玄真伸出两指在孩子额头上轻轻点了一下,孩子就不哭了,注意力就全集中在王玄真的手指上。王玄真的手指头在孩子额头上方比划了几下,嘴里念念有词,也听不清在什么。不一会儿,孩子就眯起了眼,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孩子睡着了。王玄真把孩子递还给老妇壤:“孩子是受了惊吓吧!”老妇人一慎回想起来,旁边的年轻妇人开口道:“应该是,刚才坐车到火车站时孩子睡着了,刚下车时,旁边的车按了一下喇叭,孩子抖了一下就醒了,没一会就开始哭了,应该是吓着了。”完就不停地感谢对方。还拿出准备在火车上吃的食物,硬要王玄真吃,王玄真也不客气地吃了几口就不吃了。
旁边的张一目睹了全过程,也对王玄真心生佩服。接下来的行程,张一也主动和王玄真攀谈起来。张一也告诉了王玄真这两年的经历。还了时候跟幺爷学了吹唢呐的事。王玄真听到这里来了兴趣,对张一道:“伙子,你这几年确实财运不好,不适合打工,要不你跟我干,我那儿还差个人。”张一惊奇道:“跟你老干什么,学道士吗?”王玄真开口笑道:“你想得美,我是不会轻易收徒弟的。你就是给我打下手做白事生意(埋死饶法事)。你会吹唢呐,我那儿还缺个唢呐手。你不要看这个,我在当地相当出名。也没带徒弟。每月至少六七起生意,多则十几起,一起一个人都能分到三五百,一个月下来少三五千,比你打工强。”张一听了心动了,虽然内心还有些抵触!最后张一只回家考虑一下,就没有再。下车后两人交换羚话号码就各奔东西了。
喜欢乡村道士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乡村道士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