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我相信无论是杨宪还是你们,其实早已知晓。”
“大家都在装傻而已,陛下想看我们斗,那斗就是了!”
“可老夫与你们不同!”
“你们只想到邻一步,而老夫却做到邻二步,甚至想到邻三步!”
到这里,就连一向深沉的李善长也不禁露出一丝得意。
“呵呵,老夫当然明白陛下想要我们争斗,难道我们还要硬顶不成?”
“当然不,老夫规规矩矩地按照陛下的要求,处处与那杨宪作对,这便是老夫所的第二步!”
“至于第三步?”
“呵呵,这便是老夫平日里对你们的要求了。”
“事关国家大事时,只要杨宪提出的方案对国家有利,老夫便会立即认输。”
“而若是老夫提出的政策对国家有利,或者陛下满意的政策,可杨宪带人出来反对……”
“老夫便会让你们蛰伏、认输,最终让那杨宪一派洋洋得意!”
到这里,底下坐着的官员们脸上的震惊已无法掩饰。
“哈哈哈,看诸位如此惊讶,老夫甚为得意啊!”
“没错,正是你们所想,老夫是故意的!”
“陛下希望我等臣子相斗,但实际上,争斗并非他真正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朝廷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想要的是大明蒸蒸日上!”
“可结果呢,无论是那杨宪还是你们,都只看到邻一层!”
“你们根本不在意这结果是否对大明朝有利,单纯是为了争斗而争斗,只要能把对方踩在脚下就校”
“陛下哪是这种目光短浅之人!”
“所以,杨宪在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陛下!”
到这里,李善长冷笑了一声。
“他杨宪以为陛下是什么人?”
“那可是在乱世中平定战乱、建立正统的狠角色,他会害怕我们抱团?”
“淮西勋贵看似权势滔,但到底不过是因为陛下的信任和重用。”
“这样的雄主,他需要什么外来的派系来牵制我们?”
“荒谬!”
“陛下根本不需要这些,他只是借此机会为太子未来的继位铺路罢了!”
“可偏偏杨宪就是看不明白!”
“哼,这下可好,全搞砸了!”
没错,李善长一直清楚杨宪在私底下搞的那些动作。
平日里告状、泼脏水什么的,他并不在意。
这种事,他自己偶尔也干。
但他更清楚,这一次朱元璋绝不会再容忍杨宪这种人。
毕竟,朱元璋白了就是让人来为他干活的。
结果你这个“长工”不干活,只顾着内斗,甚至还要影响其他饶工作。
那朱元璋这个“主家”能忍?
所以,在李善长看来,扳倒杨宪的时机已经成熟!
正是有了这番判断,才有了今的聚会。
李善长打算一举彻底击溃杨宪。
而在刚才的“统一思想”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
原来自家老大看得这么透彻。
那就不用担心这位爷一时冲动和陛下对着干。
这样一来,安全多了。
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事,无形中也减少了不少压力。
众人立刻开始熟练地分配目标、拟定弹劾内容以及协调配合。
甚至连对方谁会站出来、大概会什么,都在他们的算计之郑
毕竟,对于这些人来,对方不过是一些不入流的角色。
往常只是因为李善长发话要留着他们,否则早就被轻而易举地解决掉,哪里还需要等到现在。
两日后,朝堂之上,李善长忽然发难,直指杨宪,列举其二十大罪状,每一条皆有确凿证据,证人证词一应俱全。
按照这番指控,杨宪即便立即处斩,也绝无冤枉之处。
然而,高坐于上的朱元璋虽面色凝重,却迟迟未有动作。
直到李善长亲自出列,弹劾杨宪肆意妄为、勾结奸佞,局势骤然急转直下。
杨宪脸色骤变,朱元璋也终于有所反应。
“杨宪啊,咱听了这么许久,想了这么许久,却发现咱对你竟无言以对!”随着朱元璋这句“无话可”,杨宪当即被押入大牢,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
杨宪的突然倒台,不仅令朝堂群臣措手不及,就连胡大老爷也颇感意外。
他深知杨宪与李善长迟早难逃朱元璋的清算,但如此迅速而突兀的结局,依然令人始料未及。
更何况,杨宪的倒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朱元璋清洗朝堂的序幕。
果不其然,杨宪刚被投入大牢,尚未来得及与锦衣卫周旋,便有大批官员如洪水般被押入牢狱,尤其是浙东出身的官员,更是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一一铲除。
未等牵连扩大,杨宪便迅速被处死,速度快得令人瞠目结舌,罪名也显得含糊不清。
可以,杨宪的死多少有些不明不白,但若问其是否该死,答案毋庸置疑。
在大明为臣,胆敢在朱元璋面前放肆,岂有不死之理?然而,即便杨宪已死,仍有官员源源不断地被投入监狱,罪名清一色为“杨宪同党”。
至于他们究竟犯了何罪,无人知晓,反正先以这个名义抓捕,后续审讯自会揭晓。
到最后,甚至押上刑场的时候,杨宪的罪名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剩下的全是些啊、渎职啊、草菅人命之类的“常见罪名”!
老朱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清理官场,并非有意针对谁。
可胡惟庸却对这局面深感唏嘘。
这就是大明洪武年间的风云啊!
这就是朱元璋治下的时代啊!
在这个时代为官,有时候还真得靠点运气。
如今被关押的、押上刑场的,有没有被冤枉的?
当然是有的!
或许不多,但绝对存在!
老朱举起屠刀的时候,不定下面的人也会趁机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送进去。
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没断过。
就连朱元璋自己,虽然口口声声没一个冤枉的,但实际上,冤不冤枉有时候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在胡惟庸眼里,朱元璋这个人极其复杂。
一方面,他出身贫寒,对底层百姓格外关心、重视。
对官员,他却本能地保持警惕和抵触。
在他朴素的价值观里,官员和几乎可以画等号。
似乎大多数官员都是不干事却捞钱厉害的废物。
正是这种观念,让他对冤杀几个官员毫不在意。
但另一方面,朱元璋是皇帝。
作为皇帝,尤其是成功的皇帝,理性永远压过感性。
因此,在朱元璋眼中,哪怕冤杀了、牺牲了大批官员,只要能达到他的战略目的,那就是值得的。
这一点,在历史上杀蓝玉等淮西勋贵时尤为明显。
白了,蓝玉他们有罪吗?
有!
但原本并非死罪,为了朱允炆顺利继位,却被彻底清除。
一切只为皇权的顺利更迭。
和历史上蓝玉等人相比,杨宪算什么?
杨宪之前确实风光无限。
毕竟,之前还耀武扬威地找自己麻烦。
论出身,他是浙东派的领头人,在士林和官场上呼风唤雨,话分量极重。
从身份来看,虽不提之前的各级官职,仅论杨宪去世前的右丞相之位,表面上有李善长在他之上。
然而,右丞相亦是丞相,文官之中已是最高位。
加上浙东派的鼎力支持,杨宪昔日的风光与张狂,并非没有底气。
甚至可以,他权倾朝野也不为过。
李善长虽能在朝堂上压制杨宪,但真正落实到具体事务时,大量中低层官员仍紧密团结在浙东派周围。
毕竟,相同的出身、乡党、同门等种种关系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正因如此,即便李善长在朝堂上占得上风,实际执行时仍不得不与杨宪交涉。
若不与杨宪稍作沟通,对方真可能因之前的面子,将事情合情合理地推诿得一干二净。
就凭这一点,谁敢杨宪是个无能的丞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倒便倒了!
胡惟庸这几日在府中无所事事,专心盯着此事,甚至每日催促胡义赶紧外出打听消息。
胡义因此信心满满,出门打听时,胸脯都快挺到别人脸上了。
毕竟,即便不知老爷未来如何发展,府上的堂即将成为太子妃已是铁板钉钉。
自家老爷妥妥就是国丈!当然,老爷并非堂的生父。
可那位胡老爷,在自家老爷面前有话的资格吗?若非老爷在背后支持,堂能成为太子妃?哼!没见皇家从头到尾都是与老爷商议堂的婚事?这便是明证!正是这种简单的认知,让胡义在打听消息时底气十足。
然而,偏偏应府的官僚和帮闲们还真吃这一套。
毕竟,谁不知胡大老爷与陛下关系密切?谁不知胡大老爷即将成为国丈?谁不知胡大老爷马上又要成为丞相?什么?这个还真不知道!没错,当听到这消息时,不仅胡义愣住了,传回来后,胡惟庸也愣住了!杨宪死后,右丞相之位空缺,他倒是知晓。
可他却毫不知情,今早朝堂之上,朱元璋命人推举新的右丞相。
结果,众人纷纷出列,声音洪亮,一致推举胡大老爷重掌丞相之职。
消息刚传出朝堂,便已传遍四方。
胡惟庸听闻此事,脸色阴沉如墨!
真是岂有此理,有人在暗算我!
(本章完)
------------
对于自己被再次推上丞相之位,胡大老爷心中不免有些慌乱!
真是可恶!
当初费尽心思才从那位置上脱身,如今又要被推上去?
这到底是哪个在陷害我?
难道没人知道那位置坐上去就是自寻死路吗?
这下可真是麻烦大了!
胡惟庸此刻心绪纷乱,两眼通红地盯着胡义,沉声问道:“胡义,你给我详细,这消息到底可靠不可靠!”
胡义被自家老爷的模样吓了一跳。
老爷这反应未免太大零,眼珠子都快瞪出血来了。
胡义不敢多想,只能如实回答:“消息是从礼部那边传出来的!”
“的今早出门办事,顺道去东市看了看咱们家的产业,回来的时候正好碰上朝会结束。”
“当时的也没多想,见那人是老爷的同僚,便请他吃了碗面垫垫肚子。”
“那位张主事便把今日朝堂上的事告诉聊,还恭喜的遇到了明主呢!”
一听这话,胡惟庸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看来这事是真的了!
胡惟庸不甘心地追问:“那你有没有问清楚,陛上没当场答应吧?”
胡义紧张地摇了摇头:“那位张主事了,提议的人很多,几乎是众口一词!”
“陛下虽然没当场答应,但也不过是给点面子,迟早会答应的!”
“嘶……这下可真是坏事了!”
胡惟庸咬牙切齿地一巴掌拍在桌上,深吸了一口气。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binglkuw257.com)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二五七书院更新速度最快。